“这……这能浮起来吗?”
众人看着李元景设计的一艘新船,不由的心中一阵疑惑。
这船看起来挺高级的,但就是太费料了,而且全部采用钢料,那么重的船,下去沉了怎么办?
“不用担心能不能浮起来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就行了!”李元景大手一挥。
他当然知道这船是肯定能浮起来的,虽然李元景决定亲自设计这艘船。
但李元景毕竟不是专业的造船人员,很多专业性方面的知识都不清楚。
而他所能够提供的,仅仅也就是一些先进性的理念而已。
舰长七十米,宽十三米,采用直列布阵两台蒸汽机作为动力。
技术方面,则是对原有的动力输出做出了改进,之前是一台蒸汽机带动一台螺旋桨,而现在是两台联动。
对于蒸汽机坊来说,解决他们的问题并不难,无非就是取消单台蒸汽机上的联动装置,将两台蒸汽机产生的蒸汽引入到同一个位置,然后在这里安装联动装置,用两台的动力来推动它。
虽然不知道这样做能让动力有什么样的变化,但至少可以确保两个螺旋桨输出的动力是一样的。
而剩下的连杆则由船坊来设计,原本是一拖一,现在变成了一拖二。
这个问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就是一个圆形滚轴而已,这个任务直接交给了木匠去解决。
而木匠的任务就是去雕刻不同的纹路,尽可能的保证提供最大的动力,同时又是最合理的布局,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损耗。
另外就是加入了密封舱的设计,所有吃水线以下的地方,都设计的有密封舱,这也使整个船的吃水线以下位置无法得到充足的利用。
基本上除了锅炉仓以外,其他地方到处都是密封舱,就算是锅炉仓外部也有密封舱,只不过比起其他地方稍稍小了一些而已。
由于李元景在这里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这些设计人员,乃至于整个船长都不得不听从李元景的指示。
一时间,其他一些船的建造速度稍稍的降了下来,反倒是投入更多的人来建造这艘新的战舰。
其他设计还没有搞定,不过这并不影响龙骨的铺设。
铺设龙骨跟其他船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原先是木头,现在是钢铁。
冶铁坊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技术自然也有所提高,很快便按照李元景的要求制作了三根符合要求的主龙骨。
舰船龙骨的作用自然不用多说,这是整艘船的核心所在,没有这几根主龙骨的支撑,这艘船撑不了多久就会被大海的力量给撕碎。
而龙骨也不是说越硬越好,而是在保持硬度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弹性。
就这样,三根巨大的龙骨就耗费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不过与此同时,其他的龙骨和相关的设计也逐渐的完成。
接下来,新船的建造开始进入了缓慢的施工进展当中。
由于全部都是钢铁结构,所以最为重要的便是焊接,这跟木船的建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木船主要是用一种特殊的胶来粘合,然后挤压拼接,一段时间过后,木板就会紧紧的相连在一起。
而木板之间还有凹槽以及内扣作为支撑,下水之后确定出水点,然后进行单独的处理,过后会全面的在涂一层胶,而且在航行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检查,一旦出现渗水,就要立即处理。
但钢铁结构再用这一套就不行了,铺设龙骨什么的倒是好说,要的是硬度,渗不渗水的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可单纯的焊接方式似乎有些不太够,钎焊什么的就不用多想了,焊接硬度根本达不到。
所以,这帮人决定再给这些拼接处上一道保险,同时也想了一个奇葩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横竖龙骨的凭借,直列龙骨是最主要的,单独一个的宽度就有近半米,不是用了特殊的设备,这玩意儿根本就运不过来。
但是横列龙骨就没那么大了,每一个的大小也就比手臂粗一些,在制作的时候直接留好了孔,安装的时候直接从这些孔中穿过去就行了。
这帮人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熔炉,两个龙骨交叉定位穿过去之后,就把这个容器套上去,然后倒入融化的同材料钢水,再对上下前后左右同时进行加热,原理就是希望通过加热,让这些钢水能够和两根龙骨进行结合,属于铸焊的一种。
原理则是借鉴了兵器打造的一种手段,就是那种刀刃是精钢,刀背是熟铁的那种。
但是同样的材料结合度会更高一些。
除此之外,就是上一个保险套装了,熔炼过后会对结合部进行打磨,使其光滑平整,若是上方有裂痕,则可很轻易的观察到。
至于保险,就是在制作龙骨的时候特意提出的要求了,每个结合部周围都有几个预留的孔,利用加热压缩的原理,将两根手指那么粗的斜拉钢条进行固定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连接处不会轻易的断裂。
虽然有些过于小心了,但李元景还是没有否认,毕竟小心无大错,船最重要的就是水下部分。
三根龙骨保持一定间隙其实就能一定程度的减小压力。
水下部分很精细,水上部分可就没那么讲究了,反正主要受力点也不是他们,所以这些龙骨上面每隔一段高度就预留了一个孔,然后用相同的方式来加固连接。
时间眨眼已经来到了年关,而忙活了半年的李元景,才刚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