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唐第一闲王>第四百一十四章:袭击?

以夷制夷才是最好的办法,而这个小部落,虽然真的很小,但是在李元景看来却无所谓。

大唐有能力在这里扶持起任何一个弱小的部落让他成为这里最强大的存在。

而语言始终是个大问题!

目前只有那老者鲁卡一人能够利用古语与孙吉等少数知道哪些语言的人进行交流。

只用作高层翻译自然不成问题,但李元景是需要全面了解以及布控的。

就好比现在,鲁卡年纪大了,早已不适合进行这种长途刺探的任务。

所以这一次出去的,是从各个团抽调的五十名斥候,以及五名带路的土著青壮。

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语言交流,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对方也听不懂。

“安排人教他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汉语!”在了解到这里真实的情况之后,李元景有些无奈道。

找翻译倒也不是不行,想办法去一趟因纽特人的部落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因纽特人还是以古语作为交流语言,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口音以及一些其他的变化让他们的古语与草原上的古语有所不同,但仔细去听的话,还是能听懂一些的。

但李元景手下又有多少懂这些古语的?

而且经过二次翻译之后,又能保证多少的准确性?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最重要的是,印第安人是指除因纽特人以外的所有生活在美洲大陆的土著。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这句话放在这里也是合适的。

这个被称为苏的部落一路从北美中西部迁徙到北部,一路走了数千里的距离,见过的部落也不在少数。

而据他们的首领苏的描述,就他知道的,大概就有上百种不同的语言。

有些是大差不差,细节方面需要仔细聆听,有些则是完全听不懂。

所以,应对这种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统一对方的语言。

除此之外,李元景望着依旧在忙碌的军队,下令道:“传令,营地简单修缮一下即可,等找到煤矿之后我们可能要转移,让人下海检查一下船况!”

李元景不确定煤矿距离海边最近的地方在哪里,但他觉得一定不会在这里,除非大陆架发生了改变。

而且这个地方,随着停留的时间增加,他们对这里的了解也渐渐的增加了不少。

作为临时停靠的地点倒是可以,可若是将来想作为中转港口的话,这里就不太合适了。

合适的航道太少,也就是说,这里受制于航道问题,进出港的船只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极大的影响了将来的发展。

这是李元景最不想看到的,阿拉斯加他是不会放弃的,这里资源这么多,就算以后自己立足美洲,也会让船队经常来这里运输一些物资。

至于检查船况,这个也很简单。

海军士兵对此也有一些心得,至少能看出什么样的情况是需要维修的。

而检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船舱内部检查,就是进入各个密封舱看是否渗水,另一个则是外部检查,主要看附着物的情况。

渗水不及时处理会影响舰船的使用寿命,甚至会逐渐的增加渗水面积。

而附着物则是会直接影响到舰船的性能,同样也会影响到寿命。

……

苏部有马,但马匹在这里却属于极其珍贵的牲畜,就算将整个苏部搜刮一遍,也不过才勉强能让这一支队伍保证人手一马。

若不是受制于马匹的数量,李元景是不可能派这支五十人小队出来刺探情报的。

而这里的马怎么说呢,它真的就只是一匹马。

连最基础的载具都没有,也就是这些斥候训练过各种不同环境如何骑乘各种战马,换做是那些普通的战斗部队的话,这些马他们还真骑不了。

除了一根缰绳以外,他们在马的身上找不到任何有关人类文明的证据。

而船队出行并没有携带战马,不是不想,而是带不过来,而且还容易出问题。

所以,在这里骑马也是个技术活,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而这里关于骑兵的战术思想,大致还停留在先秦以前,仅仅只是用于侦查,或者骑乘赶路的。

至于战斗,大多数情况是骑着马包抄,然后下马当步兵,完完全全就是个载具。

没有马鞍和马镫,骑兵根本就无法形成规模,而且战斗力也被限制的很严重。

不过这些对于唐军来说并不算什么,没有马鞍和马镫,自己造一个不就行了?

虽然造不出那种很专业的,甚至马鞍也造不出,但这些都不重要。

找两根结实的木棍将两头系起来,中间用宽布条放在马背上。

为了防止不慎跌落战马被拖着走,所以这个简易的马镫并没有与战马相连,而是系在自己衣服上的。

用力蹬着,能够给人提供一个稳定的力量,就算跌落下来,马镫也会随着人走,而不是随着战马走。

在战场上这就是鸡肋,但是在赶路的时候,这个技巧还是能让他们省不少力的。

一行人日夜兼程,日出而出,日落而止,连续不断的跑了五天,就连战马都有些承受不住了。

几个领路的土著也累的差点嗝屁,不断的朝着斥候比划着两根手指头,大意应该是还有两天。

然而……

领路的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几年没来,在这种地方一时半会儿的认不出来也很正常。

不过,突然之间,领路的一名年轻人似乎发现了什么,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四章:袭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