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天剑>第209章 至哉坤元

张载对于张如晦过去的事情并不知之甚详,毕竟他作为局外之人,能够知道的事情最多也就只到道国边境上。一旦出了道国,不在儒门势力范围之内,就算是张载也只能抓瞎,皇极金钱的威力可不是吃素的。

倘若他真的知道张如晦过去在征西军右武卫中的事迹后,评价或许和当下的又是截然不同了。不过有一点必然是一样的,那就是——

“只要你还留在老头子身边,那些人怎么说也得给老头子这个面子。”

看着面色怡然的张载,张如晦冷冷的问道:“先生这是准备将我强留在身边么?”

“老头子也是受人之托,谈不上什么强留不强留的。你若是想走,老头子绝不阻拦。行将就木之人,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说着,张载扛着锄头就朝不远的一块田地走了过去,临了回头对张如晦问道,“来不来?”

……

“大地上的所生长的一切都是土地的承载之功,正因为有了土地才有了人。哪怕列子御风凌然而行,最终也得回归到大地上来。所以《归藏》以坤卦为首,便是这样的道理。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天下所有的东西它都能够包容进去,这就有了水德的意思;而它又能生化万物,木德也被包含在了其中。可是大地是恒常不变的,直、方、大是它最大的特点,这又有了金德的意味;而它的温热却又像是火德。五行的其余四德在它其中都多少有所体现,正是因为土位居中央,为阴阳灵枢,其中本身就蕴藏万物,所以才可以显化出其他的品德来。换句话说,这些是它本身就都有的,只是它挑选你想要看到的给你看到罢了。

“太古之时,黄帝南伐赤帝、东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黄帝之所以能够攻无不克,便是他顺应土德的结果。坤卦·六二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因为土地相对谁都显得更为平直、方正、广大,所以前往何处都无往而不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乾卦相反,坤卦所现乃是秋收冬藏的道理。想要承担重大的责任,就必须要有深厚的德行。一个人也只有经过了深厚的积累,方才能顺利前行。”

……

如果这是平常的张如晦,对于张载的话多半会嗤之以鼻,权当是耳旁风。可是这一个多月的反复研读却始终不得入门的土诀让他心里多多少少产生了些许动摇,再加上张载又将事实无可辩驳的摆在了他的眼前,几乎由不得他不信。

而张载所说话语的涵义也极为明显,就是劝张如晦暂且放下查明真相的事情,姑且投身托庇于他的门下,等候良机。当然,等候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有岳鹏举、高俅等人在外,大可以让他们让他们去干。张如晦只要加紧修炼,等到什么时候让那些幕后之人无法轻易拿捏的时候也就能够出世了。

以张载的身份来说,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极为不易。作为“六师”之一,一旦他出面表示要保下张如晦,就意味着将整个儒门也拉入局中。冒着这样大的风险也要护住张如晦,足可见这位老人的良苦用心。

然而对于张如晦来说,张载的那些话语意义并非仅仅只是阐述厚土之道那样简单。张载切切实实的指出了张如晦的道的错误,甚至以王莽相比,这对于张如晦来说根本就相当于否定了他的道,否定了他过去所做的一切。在那之后,张如晦根本就呆立在了原地,不停地反问着自己,自己是否错了。

其实世间聪明人大抵如此。正是因为他们太过聪明,所以通常也想的太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说的就是这种人。所以他们在遇到己身错误的时候,也会见端以知末、见象箸而怖,一旦开始否定,就能否定天地万物、世间百态,甚至最后连自己都否定了。在修行当中,这等障碍便唤作“无明惑”、“知见障”,因所知所见而生心障。所以道祖才会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劝告后人莫要因以往念想断定后事,以免反而成为了阻止自己了解大道的障碍。

可这等事本就是知易行难,《道德藏万物,可是能从中真正悟得大道的却是寥寥无几,道门甚至要到六七百年之后才由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对于张如晦来说也同样如此,尽管他平素已经将道德经背的就算是倒背也是轻而易举,可遇到心障时仍然无能为力。

于是张如晦就这样一直愣愣的站在田中,张载每日来田中劳作,便在他的身旁不厌其烦的阐述土德之理。如此这样一日一日的说下去,等到种下的种子都隐隐有了破土之意,张如晦竟是完全沉没在了黄色的大地之中。

只因为他在不断地去追寻张载的厚土之道,不断地质疑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

《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黄庭经》……《论语》《孟子》《荀子》……《太平清领书》《太平洞极经》《五雷玉书》……所有张如晦读过的经典不断在他心中滑过,就在这不见天日的土地中魔障似的拷问着自己,只为了求一个答案。可是在这种时候,再多的圣贤之语也没有用,反而使他在无边无际的土中越陷越深。

就这样又过了不知多少个昼夜,突然遥遥一阵鸡鸣穿透了不知厚达多少丈的泥土,将那清亮的声音传递到了张如晦的耳边,也将他从循环往


状态提示:第209章 至哉坤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