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砒霜>第三百七十一章:风雨交加点将台

日本鬼子没有大口径火炮协同作战,只依靠步兵随身携带的轻武器,攻击由水泥钢筋构建的,完备的碉堡坑道防御阵地,没有一丝获胜的希望,哪怕是理论上的。日本人发动进攻前,通常都是先用炮轰击,然后步兵冲锋,依靠这套简单有效的进攻方式,他们在中国战场上无往而不利。

中**队似乎没有坚守阵地的习惯,日军的攻坚战得不到实践,攻击力大打折扣,但现在他们只装备了迫击炮和掷弹筒,炮弹的爆炸威力,既然不能完全剥离守军阵地上的伪装,就更不会对伪装下的防御工事,造成实质性的破坏了。

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日军的运输能力大打折扣,能够及时运到前线的炮弹屈指可数,所以在进攻前的炮火准备时,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一门迫击炮最多有三次发射机会,阵地上储备的炮弹便已告罄了。

日本人的炮兵虽然不给力,但他们的九二重机枪,也是以往发动进攻时必备的利器。日军虽然把守军阵地层层围住,但还是非常谨慎的在防御阵地上寻找突破口。然后布置几十挺重机枪,在攻击前一起开火,对防御阵地进行火力压制,只要发现有射击孔飞出子弹,马上就会招来重机枪飞蝗般的子弹,射击孔瞬间被子弹掏出一成篮球大小的黑洞,直瞄火炮的炮弹直接飞进新开的洞口,炸死在堡垒内负隅顽抗的守军,顺便引燃里边储藏的弹药,把整个防御工事炸成齑粉。

这个招式在以往的战斗中屡试不爽,但今天出人意料的,无数的鬼子已经端起刺刀,“天皇万岁”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但守军并没有惊慌失措,伪装的极为巧妙的防御工事上静悄悄的,守军并没有还击。

按照以往的经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守军全部阵亡,第二个可能就是守军已经放弃阵地,准备突围。这两个原因,无论是什么,对进攻的日军来说都是好消息。

盲目乐观带来的狂热,让进攻的日军失去理智,高呼着口号,杀向守军的核心阵地,一个站在高处的日本兵打出旗语:成功突破守军阵地。

成百上千的鬼子冲到主阵地前,防御工事中依旧没有子弹射出,这更让日军坚信自己刚才的判断,守军已经丢下阵地逃走了。鬼子们开始欢呼胜利,甚至有一个鬼子把膏药旗挂在竹竿上,想把它插在主阵地的制高点上。

枪打出头鸟,一颗子弹飞来,把这名扛旗的鬼子打倒在杂草灌木丛中。虽然没有听到枪响,但是从这名鬼子身背后的弹着点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抢手在日军侧后翼开的枪,是一个倒打火力点。

冲到阵地前的鬼子突然感到自己的血液都要凝固了,恐惧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守军并没有弃阵地而逃,只是他们不愿和日军正面交火,而在日军重机枪射击的盲区,构筑了测射火力点和倒打火力点,布下一个陷阱,等着头脑发热的日军自投罗网。

想要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四面八方都响起密集的枪声,正面阵地上突然出现了一排射击孔,马克沁重机枪一分钟600发重尖子弹织成一道可怖的弹幕,一发子弹就可以把人打成两段,或者把四五个人同时打个对穿。

但这些重机枪的设计目标,并不是落入包围圈的日军,而是远处正在观战的那些九二重机枪,对落入陷阱的鬼子进行围猎的,来自于鬼子的背后和两翼,这些鬼子直到临死前才明白,原来守军的火力配置如此强悍。

九二式重机枪的实际射速只有200发没分钟,子弹也是普通的尖头弹,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火力完全可以压制三挺九二式重机枪,更为要命的,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的,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射击,而九二式重机枪是气冷的,为防止枪管过热,气冷式机枪发射400颗子弹,枪管过热发红,如不及时更换枪管,就会造成子弹炸膛,而频繁更换枪管耽误的时间,足以让守军阵地上飞来的重尖子弹,把日军的九二重机枪变成一堆废铁。

落入埋伏圈的日军更惨,他们一个对手都看不到,重机枪子弹如同一把飞快的镰刀,把落入埋伏圈的鬼子成排成队的收割,到处都是横飞的肢体,到处都是四肢不全的残躯,战场上除了重机枪,沉闷的枪声,就是鬼子痛苦的**声。

一道闪电划过长空,紧跟着就是一声霹雳,震得地动山摇,铜钱儿大小的雨滴,瞬间把天地间变成白茫茫一片,从点将台阵地汇集流下的雨水,形成一道道小溪,奔涌着,向低洼处流去。鬼子的尸体被雨水冲得缓缓的漂移,低洼处的集聚雨水通红一片,鬼子的血染红了雨水。

在防御工事内,新四军副团长王松显得格外兴奋,手中提着一支步枪,在几个射击孔前来回游走,不时的架起枪,瞄准一个在雨水中失魂落魄的鬼子,轻轻的扣动扳机。连绵不断的惊雷,震耳欲聋,让枪声显得微不足道。借着一道道划过的闪电光,总可以看到犹如落汤鸡一般的鬼子,身子微微一震,然后无声无息的滑入积水中。

这是守卫点将台阵地的弟兄们,正在猎杀漏网的鬼子。刚才鬼子被伏击的地方已经变成一片汪洋,上面漂浮的满是鬼子的尸体,密密麻麻,随着水流不停的起伏着。

“本来计划等仗打完了,打扫战场时,捡些枪支弹药,这场大雨让我的计划全泡汤了”。王松说着,收起手中的枪对邢中厚说道。

邢中厚道:“这样也好,被困在郭六集的弟兄们,又可以多坚持一段时


状态提示:第三百七十一章:风雨交加点将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