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光荣使命1937>第二百零三章 急剧上升的死亡率

第二百零三章:急剧上升的死亡率(、求各种!!!)

日军的阴谋陈锋猜到了开始,但是没有猜中结果。他知道这场瘟疫肯定和日本人脱不了干系,而且他还敢肯定和石井四郎的731部队有直接关系,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竟然没有向察哈尔发动全面进攻。

确认日军是真的不会向察哈尔发动全面进攻之后,陈锋便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防治鼠疫方面来了。

但是很快从武汉传来一个令他极为沮丧的消息,被胡济世抱以极大希望的伍医生已经离开了中国。根据军统局发来的电报称,抗战爆发后,伍连德在上海的寓所在淞沪之战中被炸毁。随后伍连德便离开上海,取道香港回到马来西亚。他们正在积极联系伍连德,尽最大努力寻找他,同时国民政府也从大后方调集了大批的药材准备送到察哈尔。国民政府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陈锋尽全力控制疫情,千万不能让瘟疫流传到山西、陕西等地,更不能扩散到整个大后方。

陈锋很清楚国民政府担心的是什么,这个请求即使是国民政府不提出来,他也会全力控制的。

5月26日,察哈尔省政府在兴和召开了记者会,同时以明码发报,揭露日军使用化学武器,故意制造大规模瘟疫的罪行,同时还拿出了部分证据。

此事经过国民政府的大力宣传之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轰动。化学武器是一战期间发明的。但是后来国际社会有鉴于化学武器的破坏力以及很可能引发无法控制的巨大后果,所以严禁各国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更禁止研究这种有伤天和的东西。没想到日本政府不但使用了,而且还首先用到了平民身上。

事情曝光后,国际社会一片哗然,各国政府纷纷指责日本,并且向日本政府施压。其中发力最大的是美国政府,因为有了克莱儿的存在,美国得到了比其他国家更加详细的资料,当一张张因瘟疫死亡的中国人的照片出现在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头条上时。美国人彻底被震惊了。他们无法想象得到什么样惨烈的情况竟然会动用汽车拉尸体,他们彻底被日本人的疯狂和无耻以及无道德无人性的做法震惊了。

另外,华盛顿邮报又在此时爆出了一个商业秘密,那就是现在每天有大量的钢材。数量以万吨计算的废旧钢材从美洲大陆被运到日本。然后被制造成杀人的利器。然后被用到中国,日本人是用美国的资源屠杀中国人。

这个消息就好像在烈火上浇了一瓶油,美国人愤怒了。纷纷走上街头,向国会和总统抗议,他们不允许美国参加到这种肮脏的交易当中来,美国也不能成为屠杀中国人的帮凶。

在美国发生的这些事情陈锋是知道的,而且这一切也都是由他导演的。但是至于有多大的效果陈锋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以日本那种不要皮面的垃圾政府,他们干出什么事情陈锋也丝毫不感到惊讶。

很快陈锋便将所有的注意力再次转到了疫情防治上面来了,既然请伍医生前来控制瘟疫的办法行不通,那么陈锋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鼠疫他以前也不是没遇到过,他记得她从军校刚毕业不久,刚刚被下放到连队就执行过一次防疫救灾工作,当时是塞北的一个省发生了大规模鼠疫,他们一个大队500多人被全部调到灾区参加防疫救灾工作。由于他当时担任的是中队长的职务,所以被任命为塞北省重灾区巴市的武装副总指挥,集中指挥巴市所有的武警参加救灾。

陈锋记得当时救灾总指挥李永光教授再给他们开会的时候曾说过,鼠疫是甲类烈性传染病,对人类危害严重。防治鼠疫除了要有有效地药物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合理的治疗措施。不然的话,这边刚治好,那边就又有了新的疫情。那边刚平息,事态刚好转,这边又死灰复燃了,这样治疗鼠疫根本行不通。

而且他记得当时疫情发生时,卫生、公安、武警、农委、财政、民政、交通、民航、商业、经贸、邮电、宣传、教育、驻军和群众团体,那可是全体上阵,密切合作,共同救灾。而张家口发生疫情之后,除了驻军忙着东奔西走之外,其他部门似乎无动于衷,而且城里的一些老百姓还紧跟着添乱,一片混乱。

陈锋一个人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边回忆当时的情景边记录,然后又废了很长时间修改加工,经过一整夜的奋笔疾书,终于整理出一套适合现在察哈尔地区的治疗鼠疫的办法。首先是关于疫情报告的,陈锋深深感觉到现在消息的闭塞以及人们对瘟疫了解的缺乏,这使得很多地方即使爆发了瘟疫人们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等到害怕的时候已经晚了,疫情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所以这疫情报告极为重要。

根据陈锋制定的疫情报告规定:第一从即日起,察哈尔各县必须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网和报告制度。县以上鼠防机构要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和疫情统计工作。

第二,确诊为鼠疫患者后,直接参与诊断的医生或者郎中应当立即通知报告当地政府和驻军。宣教部应用最快的办法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发现疑似病人或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也必须及时向当地鼠防机构或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如在同一地区发现大量不明原因病、死獭(鼠)和家畜以及其他动物,必须报告上级政府。

第三,对确诊或疑似的鼠疫病人,必须及时填写报告卡片和报告表,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三章 急剧上升的死亡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