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光荣使命1937>第二十五章 增援天镇(新书求围观)

不过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刚刚是因为保安团全部是新兵蛋子,训练也都是和自己的人在拼刺刀,并没有真正在战场上历练过,而警卫排则都是百战之兵,上战场拼刺刀的次数海了去,因此在气势上一时间将保安团压倒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安团则是缓过劲来了,尽管现在是敌众我寡,但是保安团的战士们却越打越顺手,配合的很好,不一会便干倒了警卫排七八个人。

保安团拼刺刀的技术可是陈锋亲自传授的,是他跟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将军学的,是专门对付日军而总结出来的拼刺方法,再加上他自己从部队里学到的一击致命的必杀招,保安团战士的格斗能力可是很强悍的。

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看着双方不断倒下的士兵,白德功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到目前为止战场上只剩下六个人了,双方各三人。

但是任谁也能看得出来,保安团的三个战士气势如虹,而警卫排的三个战士则是气喘吁吁,一副强弩之末的样子,胜败其实已经很明显了。况且以警卫排的身份,和保安团打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输了。

“陈司令,不用比了,我们输了。”白德功叹了口气说道。

“现在双方都还有三人,就算个平手吧!”陈锋道。

团体赛完事后便是个人赛,也许是为了挽回团体赛失利的面子,这个人赛白德功竟然自己亲自出手。

保安团方面陈锋将自己的警卫员陈铁豹派了出去,这陈铁豹从小和陈锋一起长大,与陈锋寻花问柳吃喝玩乐不一样的是,这陈铁豹从小就和陈府的师傅练功,基本功很是扎实,还练得一口不错的硬气功,一掌下去可以劈断七八块大青砖。

后来又跟着陈锋训练,冷热兵器都玩得很顺溜。要不是他执意要跟在陈锋的身边的话,现在特战队大队长或者保安二团团长就是他了。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枪法两个人都很强悍,同样五环,不分胜负。而格斗则是陈铁豹只用了两分钟的时间就把白德功给干趴下了,白德功输的心服口服。

团体赛保安团一胜一平,个人赛的成绩也是如此,综合下来,保安团和警卫连的这次比斗算是大获全胜。

李敬元很高兴,自己举荐陈锋虽然出于私心,但是现在自己这个大侄儿干的超乎自己的好,单凭这个保安团,陈锋想不得到重用恐怕都不行了。

李敬元走了,走的时候他告诉陈锋,委员长和阎长官要在张家口和南口一线阻击日军,兴和距离张家口不远,随时都可能接到开拔的命令,让他做好准备。

李敬元的话倒是提醒了陈锋,看看时间已经是8月7日了,距离南口战役正式开战只有三四天的时间了。

历史上驻防南口的是国民政府最精锐的第十三军,军长为老蒋的嫡系干将汤恩伯。南口之战最后虽然是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而结束,但是仍然不失为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

此役国军与日军浴血奋战近二十日,严重地挫伤了日寇,打乱了日寇的作战计划,使“三月亡华”的神话破灭。

南口战役和当时进行的淞沪会战,显示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中国的图谋已暴露无遗,蒋介石决心由应战转为抗战,因而对谈判已一年有余的国共合作抗战问题,其态度积极起来,终于接受了我党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最终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不过陈锋也知道。南口战役打的并不顺利,双方死伤都极为惨重。到第十三军撤退之日,南口前线的国军伤亡过半,损失极为惨重。期间阵地几度易手,极为危险。

南口之战陈锋知道保安团可能帮不上忙,但是南口战役结束之后,日军就此打开了进军察哈尔、绥远以及晋北的门户,由此,大批的日军涌入察绥地区,那个时候兴和县也就不能幸免,也就该保安团出手的时候了。

正如陈锋所知道的那般,从8月8日日军第十一混成旅团前锋进入南口前沿阵地并且发动进攻开始,到8月11日,板垣征四郎命令日军第五师团以及第十一旅团向南口一线的国军发动全面进攻,再到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攻占张家口,刘汝明的第六十八军南撤蔚县,8月26日汤恩伯命令第十三军南撤,这一切和历史上都没有变化。

汤恩伯的第十三军一撤,板垣征四郎便命令部队跟踪进击,与察哈尔派遣兵团会师。张家口以东宣化、怀来、延庆并龙关、赤城、得胜口、八达岭、黄老院、仙人洞、横岭城,直到桑干河北岸地区所有险关城镇全部失守。

8月31日,日军大本营撤销中国驻屯军番号,编成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辖第1军和第2军,直辖第5师团、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第11旅团(铃木重康)、临时航空兵团。

占领平绥路沿线各城镇之后,寺内寿一命令华北方面军兵分四路向华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第一路由东条英机中将率领,统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所属的四个步兵旅团和两个支队共计五万人,有张家口出兵,沿平绥路西段发动攻势,兵锋直指绥远和晋北。

第二路由西尾寿造中将为司令官,率领第二军下辖的三个师团一个步兵旅团共计9万余人,由天津出发,一路沿津浦线向南进攻,兵锋直指宋哲元所部驻扎的沧州。

第三路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率领,统领第一军下属的三个旅团,由北平出击,度过永定河,沿平汉路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增援天镇(新书求围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