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光荣使命1937>第六十章 喋血孤城之围点打援

“八嘎,这就是你们交给我的答卷,一天之内伤亡四千八百余人,却连支那守军外围阵地都没有拿下,饭桶,统统地饭桶。”阿部规秀中将怒声斥责道。

阿部规秀中将确实怒了,这样的战绩实在太丢人了,不要说同关东军以往的战绩相比了,即使是与北支那方面军的其他几路大军相比也是相差很远的。自两个月前大本营决定扩大在华利益,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大日本皇军的战旗所到之处,守军望风而逃,战刀所指所向披靡。

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德州、南口,这一个个支那军事重镇在大日本皇军的刺刀面前只能城门洞开,不管是支那政府的中央军还是支那的地方军队,在帝国勇士面前都如同用沙子堆起来的一样,轻轻一碰便轰然倒塌。

但是,这些好像在这里都变了样,先是天镇久攻不下,接着察哈尔派遣兵团兵败支那保安团,损兵折将不说,还成了帝国皇军中的笑柄。

这次他率领两万大军围攻兴和县,原本在他看来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军事行动。损失惨重而没有得到补充的支那小小保安团,在大日本皇军数万精锐面前还不是一触即溃。

然而现实却让阿部规秀气得吐血,虽然他现在还不清楚这个小小的支那县城里一共有多少支那部队,但是绝对不会少于五千人。因为支那守军单单布置在前沿阵地上的部队就不少于一个团,再加上城里的防空部队,加起来绝对不会少于五千人。

而且武器装备方面也和情报部门所说的有很大的出入,首先是火炮,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显示,支那守军只装备了一些小口径的迫击炮,但是实际上在第一天他们就遭到了支那炮兵口径在75以上的野炮的袭击,大日本皇军一个加强大队的炮兵被歼灭。

其次是防空火力,根据情报部门收集来的情报显示,这支支那部队并没有装备任何防空武器,即使是高射机枪也没有。但是事实上,连续两次空袭表明,支那军队不但装备了高射机枪,而且数量很大,一天之内损失了六十多架战机,这种巨大的损失即使以帝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也是无法承受的。

最后就是反装甲力量,根据情报部门收集到的情报显示,支那守军并没有装备37战防炮或者其他反装甲火器,对付帝国的装甲力量,支那人除了传统的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以外,就是那些可恶的支那土狗了。

但是今天白天的战斗阿部规秀看的清清楚楚,支那军队里不但大量装备了一种新式的武器装备,而且这种武器装备对于帝国的战车有很强的杀伤力,今天一天的战斗,帝国不但损失了4 多名勇士,而且还损失了47辆战车,占所有战车总数的80以上,可以说但今天这一仗,他手中的战车部队算是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情报部门的渎职造成的,阿部规秀在给东条英机中将的战报中将情报部门狠狠骂了一通,同时请求作战指导。

请求上级给与作战指导这在日军内部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这个作战指导是什么东东了。所谓的作战指导其实就是增援请求,在日本人看来增援两个字实在太过于刺眼直白了,有损大日本皇军战无不胜的形象,所以他们很委婉地称之为作战指导,不得不说日本人的虚伪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了。

部队伤亡如此惨重,这大大出乎了阿部规秀的预料,尤其是得知损失的这4 多名士兵中只有不到一千人的伤员,其他的全部在战场上直接玉碎了,这让阿部规秀中将惊骇莫名。

从列兵到将军,阿部规秀参加的战斗何止千次,损失的士兵中死亡人数超过受伤的人数也不是第一次见到。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在中日两国之间还是首次,从日清甲午战争到九一八满洲事变,再到前段时间的77事变,在这半个世纪以来,中日两国的军队多次交锋,但是结果往往是大日本帝国取得最后之胜利,支那人不要说是胜仗了,就算是势均力敌的平手仗也没打过几场,更不要说像今天这种令大日本皇军损失惨重的战斗了。

为了挽回大日本皇军的颜面,为了一雪前耻。阿部规秀也顾不得个人的颜面了,直接向察哈尔派遣军司令部请求作战指导。

但是令阿部规秀郁闷的是,东条英机中将却没有同意给他增援。同时东条英机中将来电说,根据情报部门传来的最新敌情通报,支那第七集团军司令部已经由雁门关转移到了左云右玉地区,距离天镇前线不足一百公里,另外支那第七集团军主力第三十五军的一个旅另三个团已经进驻大同,随时可能会对天镇进行增援,兵团司令部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增援他们了。

此外,情报部门收集到的情报显示,兴和县城内的支那军队大约五千余人,其中有一大半是新兵,之所以会给大日本皇军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一方面是因为支那守军装备了大量的自动火力,轻重机枪的比例远远高于帝国军队。另外就是兴和县城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城防工事极为完善,有证据表明这个小县城的城防工事得到了德国人的指导,所以帝国军队才会在这里碰壁。

同时东条英机中将还坦言,尽管他的部队损失了近五千人,但是依然还有一万五千余人,兵力是守军的三倍还多。只要兵团主力将支那第七集团军的主力牵制在天镇一线,令支那军队的主力无力增援兴和守军,他们获


状态提示:第六十章 喋血孤城之围点打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