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光荣使命1937>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东北战略——兵临伊春

第六百四十五章:大东北战略——兵临伊春

梅津美治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各部队立即上报各自的实际兵力,严禁谎报瞒报,很快统计的结果就出来,按照关东军司令部之前统计的结果,关东军各个师旅团的总兵力共计87万四千余人,满洲国的皇协军有62万三千余人,武装移民12万人,还有部分朝鲜籍的皇协军,总兵力合计为162万人左右。

但是实际上远没有这么多的兵力,梅津美治郎深知关东军向来就有谎报瞒报败绩以及伤亡兵员的习惯,因此这次统计严禁各部队谎报瞒报,当然了梅津美治郎也承诺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统计的结果令人震惊,现在关东军实际兵力只有区区67万人,伪满洲国的国防军加警察更是只有49万人,武装移民倒是有足足12万人,不过素质良莠不齐,正如中国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那样,那些可恶的武装移民确实在有计划有预谋的在屠杀支那老百姓,正是因为这些混蛋的这些罪行,所以才导致了东京的悲剧。

总兵力只有128万,80北极接到了边界的各个战场,诺大个满洲国内只有去取不到三十万军警在维持秩序,其中主要还是以警察为主,军队只有很少一部分。

如此严峻的局势是梅津之前没有想到的,现在的关东军就像一个熟透了的柿子,外面看起来光可鉴人,但是里面却都已经软成稀泥了,一旦外面的那层皮被捅破,里面的汤汁就流了出来。

关东军主力在外,这就好像一个乌龟壳,一旦这个壳儿碎了,里面的乌龟王八蛋就保不住了。梅津不知道山田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按照他的预计,即便是有哪些坚固的防御工事。支那人最多三个月的时间就能攻占大半个满洲,最多一年的时间大日本帝国将失去对满洲的控制,甚至于还会波及到朝鲜半岛。

想要扭转现在的这种局面,帝国至少还需要向满洲增兵50万,其中至少需要5个战车师团以及20个炮兵旅团,另外陆军航空兵的兵力也需要增加。

梅津美治郎作为关东军司令官,他深知满洲对大日本帝国的重要性,不要看现在大日本帝国在南太平洋占领了那么多的土地,但是真正支撑大日本帝国战斗下去的还是满洲,就拿武器装备来说。帝国的生产基地在日本本土。但是资源基地却在满洲。

此外满洲的兵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直接提供给华北的部队使用。支撑大军对华作战,一旦满洲丢了,那么大日本帝国将失去战斗下去的资本。

因此梅津美治郎在上任的第三天就上报大本营,需要立即向满洲增兵。第一批兵力不能少于10个师团15万大军,另外由于战车第一师团被全歼,所以请求将驻守东京的近卫第二战车师团调到满洲。用梅津美治郎的话说,如果满洲的新京丢了,大日本帝国的东京也就完了,还不如先保住新京。

除此之外,梅津美治郎还命令前线的日伪军要根据实际部署兵力,一些没必要的地方宁可放弃也不要布置军队。

对于伊春地区被包围的日伪军,关东军司令部迅速作出回应。梅津美治郎从新京和奉天各抽调一个野战师团,再辅以2个重炮旅团以及2个骑兵师,组成北上兵团,前往伊春就远被包围的日伪军。

对此陈锋艳玲要求陈铁豹所部,务必要全歼伊春城里的日伪军。因为正是这支日伪军在中苏边界制造了大量的血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况且陈铁豹和伊万诺夫手里的总兵力高达25万,城里的日伪军加起来不足8万人,即便是日军的援兵到来也不过7万余人,25万vs15万,又是以正规部队对日军的武装移民加野战部队这样的组合,如果还让人家跑了,那真的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梅津美治郎对于伊春方面的战斗还是比较重视的,尽管情报部门传回来的消息称,伊春方面的中苏联军总兵力不足十万人,而且还在汤旺河一线损失惨重,保守估计最多只有八万人。

但是梅津美治郎大将和陈锋所部交过手,而且他本人还担任国日本的陆军大臣,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情报看,陈锋这个人很是诡异,行事看起来天马行空,但是仔细分析却是有理有据,看起来冒险实则不然。

另外梅津美治郎也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陈锋对于特高科出于意料的了解,对于情报方面做得极为严密,多次战役表明,特高科方面为陆军提供的情报明显有误,因此多伪前线的指挥官曾上报大本营,要求严惩特高科那些饭桶,并且要求特高科为陆军的几次大败仗负责,所以梅津美治郎严重怀疑特高科提供情报准确性。

在派兵增援伊春的同时,梅津美治郎特意派出一支小部队空降到中苏联军的后方进行实地监视,这一监视不打紧,传回来的情况让梅津大将吓出了一身冷汗。

尼玛,什么狗屁八万人,浩浩荡荡的运兵车队足足十几公里,这还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根据特战分队的估计,单单伊春到嘉荫一线的敌军最少有20万,甚至更多。

另外这些敌军不但人数多,而且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除了拥有大量的汽车和坦克以外,还有大量的大口径火炮,另外还有一部分没见过的武器装备。

这些情况彻底让梅津大将惊呆了,陈锋所部的战斗力他是知道的,绝对是杠杠的。不要说是相差几万人了,即便是同等兵力对抗,日军也不见得是人家的对手,更不要说现在伊春城


状态提示: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东北战略——兵临伊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