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有点怔忡的明呈被亲兵晃回了神,他睁着一对无神的双目,颤颤巍巍的道:“你告诉我,明远什么时候离开大营的?去往哪个方向?”亲兵不敢放松扶着明呈的双手,这位国公爷明显有点神志不清了,扶着他道:“明参军午时用了午膳之后离开大营,他是向西方去的,说是要探明灵州方向的来敌。”
西方?西方!明呈突然明白过来,高定周的目标从来不是河东,而是关中!
虽然明呈现在没法证明,但明远故意给他下**,离开大营半天未归,很明显是与河西军的动向息息相关,而以明远的身份,诈开长安城也未必不可能!长安一失,不管之后如何,他们这十万大军就会成为孤军,到时候才是真正的举步维艰!明呈不再多想,镇定了精神,道:“击鼓聚将!”
轰鸣的战鼓声在梁山大营中响起,如今正是夜深人静之时,鼓声声震数十里不息,就连远在梁山背后埋伏的拓跋燕亲率的三万骑兵都听的真真切切,拓跋燕嚼了嚼早已嚼烂的狗尾巴草,深深的吸了口气道:“众将士听令,明呈部一旦离开梁山,立刻发起攻击,不得大肆杀伤,以战马冲破敌阵,逼他们回梁山即可!”
准备传话的亲兵怔了一怔,有些懵然的道:“将军?不杀敌吗?”拓跋燕摸了摸脑袋,有些气恼的道:“废什么话?咱们三万骑兵去屠十万步兵光彩吗?王爷说…”他有些懊恼的道:“什么来着?对,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诺。”小兵不敢多言,立刻下去传话了。
明呈脸色阴沉的看着军帐中的将官道:“明远叛国附逆,意在偷袭长安,全军回救长安,不得有误。”他已经没有时间布置详细阵型了,早一刻赶到长安,就早一刻破局,只是…他很是不安,虽然与高定周交手并不多,不过明呈也曾研究过高定周作战的策略,往往都是奇兵突出,同时又极为谨慎,虽然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但明呈心中有种非常强烈的感觉,一旦离开梁山大营,他的这支十万人大军将会面临极为困难的局面!
他可没忘了,河西军有近五万骑兵!但知道又如何呢?高定周此计极为毒辣,明呈即使看穿了,也只能自投罗网,长安必须保,关中不能丢!高定周看中的就是这点,用灵州大军偷袭长安,而以自己明着向着河东,实则西顾关中的二十万大军虎视眈眈,一旦他们离开梁山,失去天险,碰到的必然是河西军的全面包围,只是知道又如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他明呈的悲哀…
士卒们抱怨着被将校们从睡梦中拉醒,迷迷糊糊的套上皮甲,冰冷的井水一激,就是一个激灵,瞬间就清醒了很多,看到一个个如临大敌的将军,平时少见的中郎将、郎将们也亲自来到士卒的中间,披坚执锐,同仇敌忾,就更加清醒了,这是有大战啊!
韩城中,夜深了,高定周依然满身甲胄,微微闭着双目,虽不言语,只是眼皮下滚动的眼珠明显显示他还是很清醒,手轻轻的拍着桌子,高定周突然猛的睁开双目,看向自己的亲兵问道:“现在几时了?”亲兵答道:“已是子时中。”“好,”高定周站起身来,从桌案上取过佩剑挂在腰间,道:“出发吧!”
亲兵明显明白高定周这没头没脑的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多说,点点头,从另一侧取过头盔递给了高定周,高定周抚摸着头盔,又看看这一身战甲,正是当年先帝亲赐的明光铠,他心中默默的念着先皇保佑,缓缓的戴好头盔,走到烛台旁,轻轻吹灭了烛火。
正是七月末,月只是一弯弯月,月色凄冷,寒寒的月光照在已经二十六岁的高定周身上,给他的银色的明光铠镀上了一层月辉,身材修长的他如同话本里说的儒将们一样,有周瑜的翩翩风姿,有陈庆之的魏晋fēng_liú,高定周不自然的摸了摸鼻翼下刚刚留下的胡子,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一战对他的意义有多大!
其实之前高定周一直想好好睡一觉,然而谈何容易?他自谓自己没有古时大将的临危不乱,虽然这一战他有七成的把握拿下关中,但他依然很不安心…
只是,当高定周走到军营门口之时,看到一群衣冠显赫的中年人之时,他瞬间就安心了很多。
他知道,有这些人在,关中必取之!
就在十五日之前,在他的河西军抵达韩城数日之后,高定周效仿汉高祖约法三章,为了安抚士族的心思,他让军中斥候向关中各大族宣布自己的一系列条件,其一,承认士族特权,不没收土地,其二,不管士族曾经是支持先帝还是投靠新帝,一律前事不追究,其三,退回新帝登基之后削减的士族土地,其四,今日归附若他日他退出关中,绝不清算。
这些规定几乎是与新帝的罪己诏同时颁布,新帝的罪己诏在大江南北效果明显,各地士族纷纷归顺新帝,但在三边和关中,却效果并不大,只因为无论是三边还是关中,大部分土地都已被河西军占有,而一些企图反抗的士族,高定周迅速血腥镇压,所以新帝的罪己诏除了让士族对新帝多了依恋,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
然而高定周的约法三章效果却是大大不同,毕竟如今关中除了一些大州大府未克,大部分小县乡村都在河西军的手中,可以说士族赖以为生的土地大部分都在高定周的手中,而高定周自愿放回土地,又承认这些士族的地位,很快的时间内,为他大大的争取了人心,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