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的作品,所想到的,产生出来的那种意识,是完全不同的,也许这只是后人对张择端作品的一个误解。
不过我也只是想想,反正这跟我又没有关系。
再看资料,汴京是十二世纪初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达137万,8厢120坊,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
北宋经历了40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当时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
当时汴京的防火措施非常严密,每个坊都设有一座望火楼,专门观测火警。
楼下有被称为“潜火兵“的军队驻守,专司消防。
张择端画了望火楼,但楼上无一人观望,更夸张的是,望火楼下的两排兵营被改作了饭馆。
也就意味着,这里的消防,已经消失了。
等下,我想了一下,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前期的火灾频繁,也许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比如说,女娲在做什么事情,就算是赵光义当政的时期,也有可能得到了一些女娲的技术。
他们是在做试验,然后发生了火灾,而在张择端的作品中,这些消防队员的消失,也许并不是因为一种不负责任,而是现实中,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了。
这只是一个想法,但是也是有可能的。
再看了一下,张择端画这个画的时候,是想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
这方面,是因为宋太宗,也就是赵光义采取鼓励文人谏言的政治措施,所以关注社会现实和朝廷政治成为宋代画家较为普遍的创作趋向。
看着资料,又是这个赵光义,看样子,果然跟他都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这个画上去以后,宋徽宗因迷恋精绘祥瑞和吉兆,所以他虽然看出《清明上河图》的画中用意,但不愿收藏,只在卷首题签后就将其赏赐出去。
再往下看,是清明上河图流传的一些经历,这其中,就有在靖康之变时,这个画其实已经落入了金的手中。
“文哥哥,我有一个猜想。”张思巧突然说道。
“说来听听。”
“就是后世,后世的那些人,他们之所以没有办法拿回女娲的宝藏,也许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拿到,而是不能拿到。”
“什么意思?”
张思巧指了一下这个清明上河图,说道:“真图不是当时已经到了金人的手中吗?你说这幅画是怎么来的?”
我愣了一下,没错啊,如果画真得到了金人的手中,而我们见到这个,明显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了,那么这个画是怎么临摹出来的?不可能是张择端再世了吧?
想了一下,我突然一拍手,我靠,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张家,那个时候其实就已经分了出去,而张择端在给清明上河图的时候,也许就是一个假的。
我看了一眼资料上的内容,上面对于整个画的真假确实也有讨论,最简单的讨论,就是这幅画其实是假的,真的画却一直没有什么下落。
如果在博物馆中的那个画真得是假的,那么我们面前的这面石壁……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这画是真的,而张择端劝戒宋徽宋的那幅是假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只是为了一个真假画,或者说只是因为这个画中画得内容吗?
想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也许这个画,并不是那么简单只是一张画,它还有更主要的作用,也许它是一个钥匙,也许是一个地图,也许,是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