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家都学会了,是不是要向教你们学会的人表示感谢?”耿浩又问。
张大飞很懂地一喊:“鼓掌!”所有人再次鼓掌。这个掌一鼓就停不下来了,耿浩出声才止住,在黑板上刷刷写下一组英语单词,“表示感谢也要说一句谢谢,谢谢的英文,thankyou!”
“三克油!”又是极不标准的发音。耿浩耐心地教了几遍,看他们都学的差不多了,而且都纷纷地跟莫北说“thankyou”,他又在黑板上写下一组单词,单独教莫北说,“别人在表示感谢,你要回一句不客气,不客气的英语youaree。”在大家盛情的感谢下,莫北勉强学了这句话。
耿浩组织道:“来,大家一起感谢莫北同学。”
全班:“thankyou!”
莫北笑的咧开嘴:“youaree.”
耿浩把桌面一收拾,道:“ok,classisover,下课!”
全班起立:“goodbye,!”
耿浩给了莫北一个大放异彩的机会,莫北跟耿浩的恩怨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放学之后,莫北还一脸神秘又骄傲地跟耿浩说,她不光会唱字母歌,还会唱《我和你》,而且是一整首。耿浩表示相信,说希望能听莫北唱一唱。莫北说她就唱给耿浩听,然后就在办公室给耿浩唱了起来,每一个音都在调上。
“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
九月十四号,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好周日。张南他们又提前了一个周给耿浩打电话,说约他去城里聚聚,大家一起过中秋节。耿浩在村里也没地方过中秋节,就答应了。后面钟秀再邀请他去家里过中秋节的时候就算迟了一步,钟秀无奈,说耿浩的行程太忙,下回再邀请的时候会提前半个月预约。
中秋节那天,黄林本来是在家休息的,但还是送耿浩去了趟城里,顺便买些东西带回去,黄林坚持晚上的时候去城里接耿浩。耿浩说他下午可以自己找车回去。黄林说江为国今天不跑车,找不到车的,又说他下午忙,只能晚上的时候出来接他。
黄林真的是在晚上吃完晚饭后开车到城里接耿浩的。耿浩到村委下了车,一下车就惊呆了,村委门前的那条坡路两边的树上挂了三四个红纸灯笼,在风中晃来晃去,造型不一,粗糙的样子一看就是手工做的。
难不成这是莫村的中秋节习俗?耿浩左右看了看,也就这块儿挂了灯笼,一头雾水地走上坡道,走两步就欣赏一个灯笼。这才发现,灯笼上都写着名字,还都是他熟悉的,是莫村小学的学生。耿浩暗道他们有一双巧手,身心愉快地往上走。
等他走到村委门前的时候,发现他的房门口也被两个灯笼照亮,灯笼的竹竿就插在他的门上和窗户上,这两个灯笼的造型最是华丽,是耿浩刚刚看过的所有灯笼里,最精致的两个,一个画了画,一个写了字。耿浩随手翻了一下,果然在灯笼上找到了名字,写字的是莫远成的,画画的是莫南的。
耿浩又仔细看了看灯笼上的内容,莫远成写的是“耿老师就是雷锋”,看到“雷锋”二字,耿浩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有点酸酸的,又有点甜甜的,莫远成给他按上的这个名头,让他感觉分量很重,重到不敢接受。
再看莫南画的,是一个简笔人物,依稀看的眼熟,再一分辨,可不就是耿浩?更何况边上还注明了。耿浩也不知道莫南是从哪儿知道这个英文的写法,写的还歪歪扭扭难以认出。虽然画画的很简单,英文写的也跟毛毛虫一样,但能看出莫南的心意来。
耿浩忽然回头,看着坡道两边。纸灯笼摇摇晃晃,弱不禁风的样子似乎随时会被垂落在地,毁坏的不成样子。那些昏黄泛红的烛光也在风中明明灭灭,随时都有被吹灭的风险,可依旧燃烧着,散发的光辉异常的温暖。耿浩看得久了,觉得有些发酸,随便一眨,眼睛就迅速分泌泪水填满眼眶,企图解除眼睛的酸涩。心里默默念着:有灯的地方,是家。
钟灵知道耿浩回来,责怪黄林没把人直接接到家里,就又让钟秀送了些月饼和卤菜去村委。
“真是不好意思,麻烦黄林姐夫接送,还要让你送吃的来。”耿浩小心接过吃的,放在桌子上准备等会儿再吃。
钟秀见状催促:“月饼和卤菜都是我大姐自己做的,你尝尝。大姐说让我看你吃了才行。你就一个人,月饼也没拿多,就一种口味儿一个。”
耿浩打开竹篮上的盖子,取出那一盘子的月饼,上面垒了三个,很大个儿,但是造型很漂亮,卖相和包装盒里的差不了,很难想象这是钟灵自己手工做的。
“大姐的手艺可真是厉害。我以前也就吃过我奶奶做的手工月饼,不过没这好看。”
“大姐就喜欢弄这些花里胡哨的吃食儿。这有红豆馅儿的,芝麻馅儿的,还有一个花生馅儿的。”钟秀跟报菜名一样介绍,“每年我大姐都会做一堆月饼,家家户户的送。他们可喜欢吃我大姐做的月饼了,你也尝尝。”
耿浩本来也不喜欢吃月饼,每回都是应节吃些,但今天在城里的时候已经吃了一两个小月饼,现在就更不想吃了。但在钟秀的目光中,还是拿了一块尝了一口。这么一尝,还真有些惊艳。这月饼可比卖的月饼好吃多了!香香软软的,甜又不腻。
“好吃!”
钟秀满意一笑:“这就行了,我回去能交差了。还有那碗里的卤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