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去江南省驻京办附近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开了房间,而且我也计划好了让我们江南省到京的人都住这里。最快更新请到这地方的条件不错,上次我到北京来活动增加招生指标那件事情的时候就住在这里。
下午的时候李秘书长到了,他告诉我说礼品总算是全部准备齐全了。我笑着对他说道:“这样的事情如果你都办不好的话,。”
他顿时就满脸的惴惴,“冯市长,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幸亏我做好了。”
我说道:“你是秘书长,哪些事情应该做到,这是你随时应该思考的问题。不需要别人提醒。”
他恭敬地道:“是,我明白了。”[
我随即问他道:“那么,你觉得我们现在还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想了想后说:“给领导们开好房间,然后提前去和日方接洽一下,与他们约定谈判的时间和地点。”
我点头,“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过还有一件事情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那就是要去驻京办联系好黄省长的住宿问题,以及明天去机场迎接黄省长和陈书记一行的车辆和人员。”
他诧异地问我道:“这不是省政府办公厅做的事情吗?”
我笑道:“省政府办公厅肯定会提前安排好这一切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要去。这是我们的态度问题。我们去与不去,这里面的区别很大。去了,这才叫正常,或许领导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不会因此而对我们增加多少好的印象,但是如果不去的话领导的心里说不定就会觉得我们太不把他当成一回事情。工作是工作,把工作上的事情考虑得全面一些这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下属,我们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有时候反而会更重要。领导也是人,他们也很在乎下属对自己的尊重程度究竟有多少。”
其实论是官场还是职场,对领导的揣摩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不管是企业,还是机关,只要是与人在一起的地方,都有一个如何与领导打交道的问题。即使你是个领导,但你上面还有领导,除非你是最高的领导。所以揣摩好领导的心思,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人说,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拍的好,拍的好首先要揣摩得好。
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仔细一想其实还是很有些道理的。试想想,如果我们做的事情和领导的想法完全不符,其结果就是阴错阳差、张冠李戴,这样不但事倍功半,还可能前功尽弃。比如,领导说他没有爱好,并非真的清心寡欲,而是还没把你当成自己人;领导说让你看着办,不是不让你办,反而是让你抓紧办;领导说再考虑考虑,不是他没想好,而是要你别再想了,这事办不了;领导征求你的意见,不是他真的广开言路,而是在寻求支持;领导找你去吃饭,不是让你品尝美食,而是让你去买单;领导说这事有难度,不一定是真的不好办,而是要你知道感恩;领导表扬你,不一定是你真的干得好,而是笼络人心;领导批评你,不一定是你真的有什么过错,而是提醒你别站错了队。。。。。。
以上领导的种种心思,只是官场林林总总规则中的一小部分,但颇有代表性。
当官要有规矩,这规矩一方面是各种书面的规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各种当官的潜规则。进了这个圈子,即使当初没有这些心思,但是时间长了,耳濡目染,领导的心思也就成了你自己的心思。想想看,一个连上级真实意图都法真正领会的下级,又如何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和重用呢?那事业的步步高升又从何谈起呢?
“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但我们想过没有,为什么领导生气了,后果就严重了?为什么非领导生气了,后果就不严重?其实,很多时候,领导生气了没那么大“迫害力”,真正形成后果的,是对领导思维搞过度阐释的底下人,把领导总是想得太复杂,也算是官场一大陋习。
这样的复杂,遇到虚伪的领导就会很受用地“听之任之”;遇到坦诚的领导就会徒增笑谈。记得有个笑话,说一位领导爱好画画,某地要搞画展,主动请领导作画参展。画拿来了,没有署名,大家认为这是领导的谦虚,不愿意别人“因人重画”;再看内容,谁也看不懂,有人说,是个老虎图,有人说,是太虚幻境,有人说,是个茶杯,等等。阐释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大家对此画的创意赞不绝口,认为真正表达了艺术虚幻的魅力。此画在展览厅中心挂出来,领导来了,不解地问:谁把我调色的画布拿来展出呀?
天下本事,庸人自扰之。多年来,中国人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揣摩领导意图。其实领导有时候说话压根就没什么话外音,可偏偏就是言者心,听者有意,有一大批人总喜欢做过度解释。领导喜欢的事,下面必然趋之若鹜。毫疑问,“揣摩学”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产物。在过去“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作为臣子,倘若不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日子肯定过得惶惶不安,说不定哪句话、哪件事触怒了龙颜,摘掉乌纱帽挨板子还是轻的,弄不好项上人头也得搬家,甚至还有可能诛连九族。揣摩好领导的心思,并不是要你不努力工作。一个下级必须具备善于预料和揣摩上级心理意图和意愿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心理分析的能力。既能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建功立业,同时又能揣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