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张秋生>第三十九章 为抗战出了点力

宋毓轩遵父命尽弟情,酒宴之铺张自不必多说。张宋梁三家围坐一起其乐融融。

奶奶与弟弟说了这么些年来是怎么过的:当年全家人走后,你姐夫就四处找郎中给我治伤,郎中找了不少药也用了不少,喝的敷的擦的不知其数,总也没什么效果。后来日本人就来了。我还告诉你,打伤我的那些武馆的人真是好样的,个个都是血性汉子。他们一百多个人就凭着大刀长矛与鬼子的枪炮对着干,是他们拼了命才让乡亲们及时跑进山里躲过一劫。

我们随着难民一路向西逃。你姐夫背着我跑不快,渐渐就与难民队伍分散。然后就与撤退的国军混在一起,再然后国军也渐渐走远。留下一些伤兵,我们就和伤兵躲在一个山洞里。带领这批伤员的是一个老军医。我腰不能动只能帮着緾绷带洗衣服,半躺着慢慢干这些活,反正躲在山洞里的日子时间有的是。你姐夫偷偷跑出去搞粮食采草药。好歹我和你姐夫也算为抗战出了点力。如果不是我有伤在身,你姐夫肯定随这些伤员去了部队。

如果有伤员牺牲了,也是你姐夫背外面悄悄的找地方安葬。好了就两三人一组出发去找队伍。老军医和我们在最后两名重伤员合眼后,才离开这山洞。老军医是六十多快七十岁的人,本来是一中医,对治疗跌打损伤特别在行。他是抗战爆发时加入队伍的,他说要为抗战尽自己的一份力。我的腰伤就是在他的治疗下慢慢恢复。

我们出山洞时,到处都是日本兵。好在我们本来就是老百姓,身上没有一点军人的影子。而我确实有伤在身面黄肌瘦,爬在你姐夫身上。过鬼子关卡时真的好怕,鬼子派军医检查我的伤,证明确实不假才放我们过去。

就这样一道一道的过鬼子关卡,老军医一路随行给我治伤。就这样到了麒林市住下来没走了。哪儿都是鬼子占着何必再走呢?

为了生计吧,老军医摆了个算卦摊,中医对八卦易理本来就是通的。他不能开诊所,日本人对诊所查的紧,怕诊所给受伤的游击队治伤。我们认了老军医做干爸。

你姐夫到车站扛活,扛的全是军用物资。你姐夫干了几天就不愿干了,他说不能为鬼子扛炮弹去杀自己的同胞。我在家做鞋子,你姐夫就拿到外面去卖,就这样过了八年。

抗战胜利后,干爸要回家乡,他都七十多快八十了,他说就是死也要死在家乡。

一直到解放我们都是做鞋修鞋,竟麒林市做出了点名气。国家打了十几年的战,麒林市的人死的死跑的跑,没跑也没死的在那时期也大多时间都待家里,兵荒马乱谁没事在外面晃荡?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我们就是麒林市人。五六年搞合作化我们进了鞋厂,成了工人阶级一员。

解放后我和你姐夫从没有吃过苦,除了困难时期缺吃的。可那时大家都一样,也不能说就我们吃苦了。没人知道我是资本家大小姐,也没人知道你姐夫是古玩珠宝玉器三界出名的张维匡。其实我们也不是故意隐瞒,在山洞里看到那些为抗战牺牲的将士,他们许多都没留下姓名。我宋毓秀和张维匡算什么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和你姐夫觉得做劳动阶级之一员,自食其力很光荣。不能如革命将士拼死于疆场,也当为国家建设出微薄之力。

奶奶说的很平淡,可大家听出了平淡里的惊心动魄,全都放下筷子听奶奶一人说话。奶奶见大家都停了筷子忙说:“你们都吃啊,别听我一人说话。老头子你陪梁老喝好。然儿、秋儿,你们陪两个哥哥吃好。”

两个哥哥,一个是大表舅儿子叫宋念祖,一个是小表舅儿子叫宋念乡。与秋生姐弟那是相见恨晚。两个哥哥都是大学生,与两个中学生聊得竟非常投机。两个哥哥都是在美国出生美国长大,由于家庭教育严格汉语都非常好,只是习惯说话中带英语。发觉自己无意中话里带了英语时,总要说声对不起然后再改汉语。

张秋生说,要是你们习惯一时改不过来,就完全说英语好了。宋念祖惊奇的问:“你会英语?”张秋生立即用英语回答他,一口地道美国口音让宋家俩兄弟大为惊奇。于是大家就直接用英语聊起来。张秋然差点,她就尽量多听少说,就是说也想好再说,毕竟省重点高中优秀生,大差不离的跟的上,她是女孩子话少也没人觉得什么。几个孩子越说越高兴,指手画脚高谈阔论。

奶奶在陪弟弟和俩侄子,爷爷陪梁老父子。梁司琪满腹心思坐那儿思考丈夫会对她怎么样。梁老太没人理睬她,百无聊奈被几个孩子的谈话吸引,听那满口的英语暗暗心惊。那两个从美国来的当然没什么,可秋然这丫头还有那秋生,怎么能直接用英语会话,还一点不打绊?

秋然这丫头其实是不错的,长得漂亮,学习看来也是很好。梁老太心里也有了点悔意,刚才对这孩子生硬点了。这点悔意在梁老太心里没占上半分钟,马上就被另一个念头压下去。我不对这丫头硬点行吗?我只要对她软一点点,她妈就会顺杆子往上爬。她妈要是真和李会元离婚了,那我这脸往哪搁?

梁老太一向以市长的丈母娘,中央领导的亲家而自豪。要是离了婚今后见人都抬不起头。还有司剑的前途,凭他那犟脾气能行吗。累死累活拼命干弄个副处还差不多,再想往上走就不可能。司琪这孩子也真是,这丫头少说也是千万富婆,你为她操哪门子心。正经回去好


状态提示:第三十九章 为抗战出了点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