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1015章 军机会(2)

询问过各镇情况,除东郭昌外,其余各镇兵员和整训均无问题,最大问题集中于各镇少的扩充了万人,多的扩充了二十万人,在此之前各军主官实际带兵至多四五万人,只叶信、关龙卿两人平灭黑巾叛乱统兵超过十万,其余各镇大将军、大都督均无五万人以上的统兵经验,一下冒出来这么多的兵马,个人的能力都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多数主官都年近六旬亦或六十多岁,再成长空间极为有限,包括百里燕、赵逊两人在内,也从没有指挥一百四十万大军,八十万民夫作战的经验,恐怕中原历史上也没有一个郡集结这么多军队的先例。

南征时百里燕最多指挥过三四十万的乌合之众,一百四十多万人的撤离,但乌合之众却是要比治军方便的多,因为只要重点照顾好各个山头大哥,下边的人马控制起来更容易。

但三四十万军队乃至上百万大军,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整个系统性的改变,是没有借鉴经验的。

为此百里燕的计划是

“有鉴于各镇情况于此番西征目的,本帅与赵帅、卢将军、关龙军师商议后,决定新置‘集团军’军制,以协调各镇军作战,便于指挥。”

话音未落,徐谨一镇军大都督鲍睿问道

“副帅,何为‘集团军’?”

“简而言之,是由多个镇军亦或是戍军集中于一人统御之下,但原有建制不变的高一等建制,此法是效仿金雪狄人军团编制所创立。

金雪狄人每次北犯,其最大建制为总长,相当于我们的大都督乃至大将军,统兵一万或是数万乃至十数万不等,总长之上设军团长,以统辖各总长,各军团长之上以蛮王或蛮王的亲信为军团群,继而容纳各个军团,构建更为庞大的军队。

如此可便于指挥,乃至拆散编制重组,这也是为何金雪狄人臼打不夸的原因,他们可不断调整完好建制的军队重新组建军团。而我中原则是以大都督为作战集群,兵力至多万余人,如此便极大制约了统兵将帅的兵力调度。”

金雪狄人军事上最大的成功是完善了作战建制,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垂直指挥机构,极大的便于其指挥层下达作战命令,乃至重组被重创的建制。

中原军事体系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单纯依靠将帅个人层面,而不是依赖军事体制提升军队效率,这是双方军事主导思想最大的差异。

咸制改革的目的,意在建立更为完善的扁平化指挥结构,在推动科学进步,武器更新迭代的同时,同步完成军事体制的转变。

集团军很大程度上是军制改革成功后,更进一步的大胆尝试,以当下既有的传统作战系统,三十万至五十万已经是当下指挥系统所能容纳的极限,这还仅仅是保证不出大事,吃喝拉撒都管好的最低要求,要做到行动如一,令行禁止,乃至作战,根本不可能。

新增集团军建制有利于重塑指挥结构,明确战役和战略层级的区分,将原本复杂纷乱的各镇指挥权利,集中于零星几个人,而这几个人最终向一人负责,以此类推继而再构成集团军群、集团军集群等更大编制。

“现在本帅命令,陆亭训将军第九镇、高培将军第四镇及其东郭昌将军各部置第一集团军,由赵帅亲领指挥。顾中将军第五镇、莫云风将军第二镇置第二集团军,由卢将军、关龙军师统辖。

徐谨将军第一镇、叶信将军第三镇,方亮、田鹏第六镇、薛胜将军第七镇、周空将军第八镇,及东郭昌将军广信一部兵马置第三集团军,由本帅亲领,诸位将军可有异议。”

“敢问副帅,为何抽走末将广信军编入第三集团军?”东郭昌立身问道,百里燕接话说

“首先本帅也不避讳,广信军乃本帅岳丈兵马,带在身边本帅使者顺手,也放心。其二,诸位将军也该听到,本帅所率第三集团军连同广信军在内下辖六个独立建制,如此编制与接下来攻卫任务有关。

其三,东郭昌将军麾下各部如有广信军一般能杀,本帅即刻调该部出阵,若是没有,东郭昌将军率众安心留守赵帅身边巩固后方,不要做无畏牺牲,你可明白。”

“本将明白了。”

“那好,现在谁人还有异议?”

这时海军大都督陈瞿立身说

“各镇军皆有分派,为何独漏了末将海军与水军。”

“陈将军稍安勿躁,海军与水军本帅另有安排。”

陈瞿海军、水军战前员额约两万八千人,扩充后达四万八千人,补了两万人。

第三集团军的任务是向西突击,需要精简的编制和灵活的战术,编制过少势必引起地盘过多而拆分原有建制,打乱配属,不利于兵力调配。

周空、薛胜两部合计九万两千人,各型火炮三百六十门。叶信第三镇原有重骑兵两万,冲击轻步兵两万,各型火炮一百二十门,扩建后重骑兵为三万,冲击轻步兵两万万,重步兵两万,弓弩步兵四万,合计十一万。

徐谨第一镇军员额五万,弓弩手两万,重步兵一万,轻步兵两万,扩充后员额增至十万。

方亮、田鹏第六镇,员额两万均为步兵,含少量重装步兵,扩充后增至六万。广信军只有三千人,因此第三集团军只有三十六万五千余人。

赵逊的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九、第四、东郭昌三军,总兵力约四十万人。

卢皋、关龙翔第二集团军下辖第二镇、第五镇,员额四十五万,其中顾中第


状态提示:第1015章 军机会(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