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1139章 技术分析(1)

三刻钟后,兵士来报,十二个蛙人全数安全返回,百里燕随即下令全城佩戴防毒面具,一刻钟后开始毒气攻击。

随着六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距离港口十里的炮兵阵地退走白天伪装,兵士佩戴防毒面具,迅速转入战位炮击开始:

“各炮注意,预备,放!”

随着一声枪响,数十门火炮怒吼着喷涂着火蛇,一发发装有氯气液体的弹丸飞向目标,或是击中船体,或是击中甲板,炸开的瞬间腾起黄色的死亡烟雾。

逃命在即的腋目官兵避之不及,吸入氯气,惨叫声、呼喊声不绝于耳,数分钟十数分钟毙命倒地者不计其数。战争到了这个地步,已到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的地步。

远看凄惨景象,百里燕心情沉重,他在想,如果对面的是他,是他的袍泽,又会是何等的情形。

但他清楚,这是战争,是两个物种文明间的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对敌人的仁慈,是对自己的残忍,他别无选择。

炮击持续至晨昏,打掉了两千多发氯气弹后,百里燕随即下令停止炮击,因为整个港口都弥漫着黄色的烟雾,风向西北,对氯气向外海扩散是有利的。

但是氯气会被海水稀释,一次退潮涨潮的过程却会将高氯的海水冲入港口外的海滩,短时内对当地会造成一定环境破坏,乃至引发人员危害,没有必要在饱和攻击后再做无意义的浪费,省着点,还能留作他用。

天亮后,四艘铁甲舰已经倾斜,除了能听到船体扭曲变形发出的刺耳伸向,几乎听不到腋目人惨叫呼嚎声,弹药殉爆的爆炸声,百里燕非常肯定,四艘船上的腋目人多半已经死的一个不剩。

待天色彻底放亮,情势明朗,游弋在四艘铁甲舰以北十多里的腋目分遣舰队派出一艘七千石左右的快船,在分遣舰队掩护下,火速靠近四艘已经倾斜阵缓缓沉入海中的铁甲舰,此时广信残存要塞火炮开始还击,双方再次炮战。

此刻海面上飘满了腋目人的尸体,说是血流成河,浮尸上万也不为过。

面对氯气的伤害,腋目人面目全非死相凄惨,港口内外几乎被尸体填满,随着潮水的流动,像孤魂野鬼一般随波逐流。

那艘企图抵近的快船捞出几个生还者,迫于咸军火炮只得掉头逃走,一个时辰后,那支分遣舰队也灰溜溜的向北驶去,与主力舰队汇合。

百里燕随即派人出城,将那些还活着的腋目人弄上岸来,同时拍摄照片与摄影资料,作为内参,为历史留下这段见证,供史学和军事研究。

许是损失了四艘铁甲舰太过震撼,腋目主力舰队开始撤退,向西掉头缓缓驶离,如若不是有诈,应该是被咸军恐怖的实力吓坏了。

百里燕火速向桑北发去鸿翎急件,提醒周空、叶信二人提防盘踞在焦平县的腋目登陆部队异动。同时向陔陵发去捷报,通报战果。

当天上午抓获、捞出腋目人四百八十余人,仅肉眼清点的海面和舰船甲板尸体达到了四千七百多具,更多的被困死在罐头船内。

下午两艘铁甲船彻底倾覆沉入港口海底,但仍露出了指挥台和几根桅杆。

另外两艘,一艘倒是成功抢滩撞上港口,斜靠在码头泊位的石阶上,倾斜着冒着浓烟,不时仍有剧烈弹药殉爆。

另一艘则以三十五度的角度斜插在海中,只沉了一半,便不在下沉,百里燕知道,一定是腋目人也研究出了水密舱,及时关闭了水密门。

晚上,百里燕给昨晚冒死潜出的十二壮士设宴庆功,由于城中基础设施尽毁,城外周边农村人口疏散,伙食供应不太丰富,小灶什么的都不容易,需要从外县供应十分不易,更多都是罐头和一些蔬菜。同时百里燕也开始考虑,设立勋章制度,以表彰褒扬有功将士。

受到广信海战再次失利的影响,十一月初九,盘踞在桑北郡棉水城焦平县外滩,以及东侧棉水河腋目登陆部队两万八千余人火速撤回海上,速度之快,可用仓惶二字形容,百里燕未予下令追击,原因很简单,打不动。

登陆焦平县城的腋目人小三万,其战舰紧贴沿岸两里外,重型舰炮、加农炮能够到二十里地,其他中口径加农舰载炮射程也达十二至二十里。

如果调动速射战舰,其多数常规舰载速射加农炮,射程都在十五至十八里地之间,火力密度占有绝对优势。

咸军陆军优先改造的645型三十六斤加农炮和645型号七十二斤重炮,两者在使用药包增程装药时射程均为二十里地,两型升级后的射程与升级前相当,如使用金属弹筒,射程仅有十六至十八里,射程还不如前。

这还是使用双基火药后,射程并没出现本质的提高,要对岸边登陆敌军实施有效火力打击,两种型号火炮都必须抵近至十八至十五里之内,才能保证落弹的精确和毁伤性,而这个距离恰恰又在腋目舰队的极限射程之内。

当然,设计之初,如果加大装药量射程是可以提高的,但弊端要比射程带来的优势更为明显。

首先,这两型火炮都使用黄铜金属弹筒,增加发射药容量,同时也在增加弹筒的周长和重量,射程增加的结果是发射速率的降低,即便使用药包发射,只装填金属弹头,药包重量的增加,炮手的劳动量依然会增加,效率上并不划算。

其二是火炮钢材性能的本身已经到了极限,不能放弃设计安全冗余而推增射程。

咸军升级改


状态提示:第1139章 技术分析(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