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1205章 无奈与坚守

目前已经掌握的信息对人类极为不利,腋目人口在一亿两千至四千万,其中约一亿一千万人在东北半球,两千万在占领下的西北半球,而中原人口,保守估计三亿到三亿五千万,而且还占着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即便加上西蛮三夷、金雪狄,南半球的人类也就四亿两三千万,最多不超过四亿五千万,尼尔科科族的几百万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按三比一的伤亡消耗,人类目前还经不起损耗,即便腋目生育缓慢,人类至少需要十二亿人才勉强能维持伤亡带来的人口损失。

南下入侵的腋目兵力高峰时超过了一百五十万人,其中约五十万人在最近三年间被联军歼灭和俘虏,盘踞在长孙半岛的兵力不足百万,考虑到其他伤亡和减员,也就九十余万,但他们会增援,这个数据并不可靠。

长孙国土不计南方面积,仅半岛中北部国土面积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如果把当地人类全杀光,一百多万兵力守着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平均三平方公里一个腋目人,根本顾不过来,更何况现在还有大量人类被困在半岛中间的数个郡。

考虑到其装备、运力、航程、速率,保守估计,今年底长孙半岛的敌兵还会恢复到一百一十万,明年上半年再度恢复到一百三十万,他们每年增兵两次,因此必须消耗大于输入才能有效遏制他们。

其一点二三亿的人口,按人类的社会和百分之十的动员率,全面战争下,至少能征一千两百万男性参战,如果工业规模和工业化率高,百分之二十的动员率也有可能,这个规模和烈度的对抗,是人类无法承受的。

当然,这仅仅只是理论上,其一点三亿的人口规模不足以保障一千两百万人口的作战消耗,而南半球距离其本土东北半球太远,南征供应一百五六十万人已经是他们目前供应量的极限,但他们本土还有兵力可以不断补充南下的损失。

目前制约他们南下输送更多兵力的障碍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运力不够,其目前处于木质战船和钢铁战船过渡期,船厂、船坞的改造和技工培养需要一个周期,也需要工业资源腾挪生产消耗工时。

所以即便所有传统船坞全部生产铁甲船,也需要很长的一段积累周期。更何况如果大量击沉木质船舶,他们的运力骤减,将严重影响南征的运输补给。

第二,他们内部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南下远征的方面军群都是临时组建的编制,服从联盟最高指挥部,而其本土依然提防非常严密,也各怀鬼胎。因为通信上的制约,远征军受指挥部影响更大,受本土母国影响较小。

加之南征军统一由不同邦国联盟组建军团,这种矛盾要小得多。

最后,他们的工业规模和工业制造人口虽然很大,但分布在十五个邦国四个联盟,工业产能分散,无法统一协调,整合分配产能,所以工业效率与工业规模不匹配,削弱了其工业整合能力。【注1】

咸国目前集中了全部轻重工业和化工,今后的产能扩张都在本土进行,资本也向一个地区汇集,技术途径和理念发展都领先其一代甚至两代,十分利于统筹协调工业产能和资金率,这是目前的最大有利因素。

翌日,百里燕继续约谈克洛斯,谈话持续了四天,克洛斯的顽固不化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如何也无法说服他与人类合作,百里燕只得将其继续关押在监狱。

而与此同时,津邺、翠城两次战斗确实让诸侯产生了错觉,巨大的伤亡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迫使诸侯开始考虑和谈的可能。天子亲自出面提议,希望在正月里举行诸侯大会,谈论下一步的作战。

然名为讨论作战,实为串联了诸侯给未来格局定调,即便要打,也是以打促谈。

时间转眼到了岁末年关,咸军陆续从梁国撤兵,御客主力修整补充后移防至梁国,接管了咸军修筑的要塞和防御工事。

十二月十七,公良修过府,就是战是和向百里燕问底。

“翠城、津邺两战我国伤亡虽少,但卫国之鉴令诸侯心生惧意,我王也担心战事弥久而加重负担,如今诸侯大会在即,你可否给我一个明确的底细,这仗还要打多久,伤亡多少将士。”

“如我说需要打五十年,兄可信。”

公良修立时严肃起来,他说:

“两年前你信誓旦旦五年可破敌,为何现在又说五十年。”

“五年是将腋目逐出中原大陆,但现在诸侯会盟决心动摇,久拖不决,他们将造更多的船,运更多的援军,所以继续这般畏惧不前,后果只能是更加险恶。”

“那你给我一个底,倒底要几年才能将其逐出长孙。”

“三年,只要三年。但势必要付出惨烈伤亡。蓉城之战历时一年,歼灭其小三十万人,联军伤亡六十余万。如此推算,北伐至少要打四个蓉城规模战役,伤亡二百五十万人,若考虑北方炎热水土不服,腋目不断增员,保守也要伤亡三百万人以上,因此需准备兵力七百万才能取得绝对胜利。”

“七百万!”公良修大惊失色,他忙说:“而今诸侯各国拼凑起来也凑不到五百万,你要七百万众北伐,何来如此多兵将,战后诸侯岂不亡国。”

“那也没办法,多等一日,他们的援兵就源源不断在北方登陆,若不能将其逐出陆地,在海上阻击,便无法修生养息。而且此番即便将其逐出中原,也仅仅是逐走,无法根本消


状态提示:第1205章 无奈与坚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