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行>第811章 经济活动

以中原流通金银的总量推算,回流咸国的金银多大半数出现短斤缺两,绝不是最近一两年的事,至少得是三四年以上,才能完成资金回流过程,咸王闻讯大为恼火。

“这些可恶的奸商,寡人要把他们统统的抓起来,永兴侯!”

“臣在。”

“爱卿可有良策惩治这些奸商。”

“启禀大王,臣已命永兴城连夜赶工制造精准天平,届时可先投放至各地衙门、集市、榷市,但天平制造极为精密,耗时耗力产量有限,短期内仍无法满足民间需求,暂只能供官府,因此是权宜之计。”

贵金属的测量要比普通商品精密的多,常规的杆秤误差大,同时取决于肉眼的水平判断,难以作为精密计重量具,并不适合用于贵金属计重。

当然,杆秤中也有精密的一些的,如戥子,中药铺最常见的那种小秤,精度很高,民间小额金银的交割,利用金银硬度较软的特点,使用剪刀剪切金银,从而用戥子计重,而后交割。

这也是为什么中原的贵金属没有浇铸成马蹄金、麒麟趾,亦或是金元宝,而是浇铸成长条形的寸金寸银,就是为了便于使用剪刀和小铡刀切割交易。

但是戥子与杆秤的原理结构并无本质改变,精度再高,也无法克服每次计重容量有限的弊端。因此大额交割,都用天平秤。

当下计量标准主要采用梁国和孙国两套计量标准,孙国名存实亡后,卫国取而代之,在中原强行推动其计量标准。

梁国的计量标准是早年官方标准,孙国的计量标准,是因孙国霸主地位强压给诸侯国。

志国称霸后,仍延续梁国的标准,原因其实很简单,更换量具和量具标准的再统一,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太高,社会经济冲击太大。

同时各国诸侯也未必买账,短时不利于经济市场和政局稳定,即便是现代社会,政府随便换个印章,都能引起居民的不便,当下只会更为严重。

计量标准看似不起眼,实则关系国计民生,甚至经济运作。

卫国强推西海计量标准,是完全不知轻重好歹的结果,多半是入主中原后,野心膨胀信心爆棚,只以为世上缺了他,其他诸侯国就不能活一样。

由于精准测量器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当下仅有朝廷具备制造精度稍好计量器具的能力,同时受各国技术制约,精准测量器的生产能力有限,仅仅朝廷使拥有的标准器,且只有梁国、砡工派的计量标准器受到广泛承认。

永兴开建量具厂后,以砡工派标准器为蓝本,陆续重新制造了标准更高的全系列标准器,如今不仅能规模化制造游标卡尺、千分尺、温度计、压力仪表,也包括重量、尺度精密计量器具。

尽管如此,生产量仍然十分有限,要满足国内整个社会的需求,短期内并不现实。

而且货币短斤缺两这件事,本身是卫国做的孽,这里面指不定还有梁国的份。

这时一旁高勋说道:

“大王,是否应该就此事照会梁国使者。”

“这有何用。”咸王不以为然,接着又说:“此等遍地短斤缺两,梁天子能有何作为。况且说,此等短斤缺两金银皆来于中原,梁国早应先于咸国发现。而今迟迟不见梁国作为,寡人还能指望梁天子作甚。”

对梁国的所作所为,咸王日渐不满。自黑巾叛乱以来,梁国几次三番出卖咸国的卑劣行径令咸王人深恶痛绝。

短斤缺两这种事上梁国作为标准器的生产母本,数年来讳莫如深,里面的端倪,咸王心里多少有数,明摆着是看准咸国金银流通量巨大,即便盘剥百分之一,每年所能收获的利润也得几万,更何况是百分之七八。

见咸王不悦,百里燕说道:

“眼下新年伊始,到年底恐将损失巨大,臣以为长史大人所言还是有道理的,此事虽然防不甚防,但仍有必要告知中原诸国。此外,我咸国日后广泛使用精准计量器具,势必造成纠纷,事先知会各国也十分有必要。”

“既然永兴侯认为有必要,寡人没有异议,此事交由高爱卿速去办理。”

“臣遵命!”

三人内殿说话之际,殿外脚步匆匆,焦木华来报:

“启禀大王,陈殿将军由海上归国,正与卢大人殿外等候。”

“哦,速令来见寡人!”

“诺!”

陈渠、陈殿在甘府、德康两地戍守至642年年底,此后永兴陆续造出万石大船,百里燕遂令他父子二人挑选精锐组建北海海军,一面在北海操练海军,打击海盗护航商路,一面向外海探索,寻找岛礁和陆地。

得益于地图技术的成熟,和本初子午线的确定,永兴城相继制出经纬仪和机械陀螺仪,精确远洋成为可能。

受益于技术的发展,陈家父子的近些年在海上成果显着。

先是在黄彻帮助下,收复了一些盘踞外海的海盗和流散叛军。在海盗的帮助下,陆续拓展了海疆,先后占领礁盘、礁石、岛屿四百三十余处,其中淡水岛五十九座,最大的自然岛面积近四百平方公里,最远岛屿向北航行足有四十多日。

但凡有立锥之地,无论岛礁沙盘还是自然岛,一并竖立主权碑,有条件的埋设两块暗碑,以备不时之需。

为利于远洋航行,百里燕为远洋舰船配发茶叶,和储存周期较长橙子、时令应季瓜果,尤其注重是大型岛屿上热带水果资源的保护和采集,以便于航行途中补给额


状态提示:第811章 经济活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