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回到北宋当明君>第二百九十五章 搁置争议,奸臣必死

赵构散了朝,他在思考如何做好一个皇帝,当然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当好一个吴王。

做皇帝并不会轻松,即使再无耻,也要稍微顾忌一下江山社稷。

他心里也不大愿意接受金国的册封,他更希望能得到汴京他哥哥的册封。

他虽然不要脸,但是接受金国的册封,实在是太丢人了一些。

所以,他才称王而不是登基称帝。

他仔细想了想,想借着李椿的事,跟汴京赵桓那边,缓和一下关系。

那第一步,也是他习惯了的套路,称臣。

这不丢人,只要能当皇帝,称臣就称臣呗,反正石敬瑭当儿子都当了皇帝嘛。

他仔细想了想,才把札子写好,然后命快马,加快宋到汴京。

而赵桓收到赵构札子的时候,正在组织迎接岳飞回京的典礼。

赵桓不会忘记岳飞的贡献,不管是邢州峡谷的阻截,拖延了完颜宗翰还有完颜宗望合并一处的战略计划。

还是拿下了雁门关,打开了整个河东路的战争局势,还是到燕京路在大北关下,力阻完颜宗望,在平州滩余保住了粮道。

又有夺取榆关的功绩,这足以让任何皇帝侧目的盖世功勋,按照制度,岳飞才升到了中校尉一级。

原因就是岳飞本身的品秩太低了,这离封王还有十万八千里。

但是品秩低点,并不代表岳飞的战功不卓著,事实上谁都清楚,岳飞已经成了大宋冉冉升起的宿将,没有人能够阻拦。

所以,盛大的欢迎仪式很有必要。赵桓也知道自己的统治根基就是那些依旧奋斗在边境的军卒,还有无数的无产农民。

所以,盛大的欢迎仪式,更有必要,可以表明自己支持武将、武人之心并没有变。

赵桓准备欢迎岳飞的同时,收到了赵构的札子,别提多恶心。

他耐着性子打开了赵构的札子,倒是出乎意料的看到了赵构还是人的一面。

赵构请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还是希望赵桓能够册封他为吴王,这样他就不登基称帝,赌咒发誓让人不得不信以为真。

赵桓没有相信。

骗鬼呢?

第二件事,赵构请他的母亲,也就是请韦贤妃去临安颐养,尽孝。

赵桓信了。

因为赵构在正常的历史线里,也是将议和之后,从金人手中要回了自己母亲的骸骨。

至于赵佶的骸骨,赵构既没有守孝,也没有打开棺椁,但是对于生母,他足够的尊敬。

这一点不管是出于希望养子孝顺,还是真心实意,都是值得肯定。

所以赵桓第二件事准了。

这第三件事,在赵桓看来,跟见了鬼一样,他赵构,居然问自己要官。

你一个实质性独立的政权,问自己要官员任免是不是太过分了?

但是赵桓还是耐心的看完了赵构送来的第二个札子。

那就是李椿年的《通考田赋》,然后不得不感慨,这人是个人才。

所以大手一挥,准了第三件半事,成立经界所,让李椿年成为经界所的提举。

为什么是三件半?

因为赵构很不要脸!

他知道赵桓一定会准了自己的札子,所以,问赵桓要人,要能吏去厘清南方田产。赵桓捏着鼻子认了。

自己这边的确有不少负责分田的能吏。

因为赵构答应按往年的税收交到汴京。这些人,还是赵桓的人,但是最后得到的天下堪舆图,双方共同持有。

搁置争议,联合开发?

不能乱想,不能乱想。

为什么赵桓认为李椿年是个人才呢?

赵桓之所以能够在北方诸路均田,搞得风风火火,还搞商税改制。

一方面是他的拳头足够的大,而且打出去足够有力,金人都给他都把他给打跑了,这些乡绅员外哪里有反抗的余地?

第二方面是真的穷,事实上,北地的地主其实不是很多,员外也是稀松,大地主和大员外,像陈家、崔家、李家等巨贾都是在江南才有。

第三方面还是金祸,让北方诸路成为了一片又一片的赤地,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均田商税改制,正是时候。

流了足够的血,足够的疼,所以才能彻底进行下去,否则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

只不过北方诸路连个裤衩都没有,就不用考虑扯到蛋的问题。

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局面完全相反。

赵桓这个均田的法子,赵构即使不在南方称王,他也不会在飞军未成的时候,在南方随意均田。

就是飞军已成,也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

否则就是官逼民反。

不管是种师道还是李纲,都对赵桓的均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是对于执行,都是限制性的执行。

缓缓图之。

所以,对于李椿年的这个经界法,赵桓同样异常的高度赞同。既然赵构划出道来,将皇权的斗争局限在了赵家人内部,赵桓自然乐见其成。

每一个政治漩涡,在皇家吹起来的风可能只有一级,到了朝堂上是sān_jí,到了地方可能就是十sān_jí大风了。

既然赵构主动划道,缩小皇权狗斗范围,他也不畏惧。

能保存一份大宋的国力,就是一份,在中兴大宋上,就能少走一步。

但是赵桓把札子都看完了,他皱着眉看着札子。

赵构是不是忘记了什么,这封札子太怪了!

就一个李椿年让自己册封?

那汪博彦、黄潜善呢?

白时中等人呢?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五章 搁置争议,奸臣必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