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最强韩馥之三国崛起>第17章 太史归心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自己天下第一大州州牧的身份去识人,用人了。要清楚认识到身边人和未来可能效力于自己的人才的特长和性格,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弥补自己军事能力和个人武力不足的短板啊!

正思量间,忽见田丰,荀彧,太史慈,马忠四人向自己走了过来。韩馥哈哈大笑,迎了上去:“元皓果然是计谋过人啊,往返射法一举建功,真乃吾之子房也!”这个高帽送给田丰,对一向自负的田丰绝对是十分合适。田丰听到,脸上也是十分得意,自己的谋划被韩馥看到,并当众夸赞,这说明自己在他心中地位十分重要啊!

韩馥又走到太史慈跟前,看到太史慈穿的有些单薄,立刻就把自己的披风解下来,给太史慈穿上:“这次行走颍川,能够认识子义,是我最大的收获!方才我在山头看了,子义箭无虚发,果然是神箭无敌!一身武艺,天下无双,我大汉现在内忧外患,大丈夫应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勋,报效朝廷!我前往冀州,正欲富民救国!子义可愿与我共往?”

韩馥知道,对待太史慈这样的英雄人物,高官厚禄未必好使,但是你和他施以恩义,并告之自己救国救民的抱负,才是真正的切中太史慈的内心。这就是所谓的因人而异吧。自己这些天也算是下够了功夫,这次解衣衣之,就不信打动不了这太史将军!

太史慈见韩馥如此推心置腹的对待自己,顿时觉得咽喉都哽咽了起来。想自己一直想要报效朝廷却没有门路,一直做一个郡中小吏,还得罪了顶头上司,回去也是凶多吉少。这韩馥先救自己困厄与颖阴。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这些日子来对自己是亲厚到了极点。现在有这冀州牧如此看重自己,又怎知不是自己报效国家的终南捷径呢?

自己不过是寒门子弟,要不然也不会在东莱屡立功劳却总是被人夺去。这年头寒门弟子想要出头实在是太难了。自己早就察觉到了韩馥想要招揽自己的意思,不过自己这些天也一直在观察韩馥的为人处事。要知道君则臣,臣又何尝不是择君,这要是做选择,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又怎么能不慎重呢?

这韩馥以国士待我,我就把这条性命交付到他手上也就是了!

太史慈拜倒在地:“承蒙韩公厚爱,太史子义服了!以后愿意追随韩公,为国家,为百姓多做些事情!待杀退了贼寇,吾回家接上老母,就来冀州投军!”

韩馥大喜,这太史慈可是一员虎将,自己有他辅佐,何愁区区贼寇。

“我得子义,如虎添翼啊!汝母亲之事,我自会派人去接来邺城,子义还是随在我身边吧!很多事情需要仰仗与你,不可或离!”

“马忠将军!你也非常不错!在那东莱做一个县吏实在是屈才了,我冀州扩军在即,我还缺一个司马,马将军可愿意前来助我。”韩馥收服了太史慈,并不满足,面色依旧和善的看向马忠。这马忠虽然不比太史慈,但也是一员不错的武将,这样的人才不能失之交臂。

但是对待这马忠,就不能再谈什么理想抱负。太史慈这样武艺高强的毕竟是少数。现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武人,都是一个思想,学得文武艺,出将觅封侯。自己对此人,就是要以官位利诱,不怕他不来。

“小人愿意跟随大人!以后一定尽心尽力,报效朝廷!”马忠知道自己的武艺和太史慈比,那是有差距的。韩馥居然肯直接任命自己为一部司马,这可是省去了自己多少年的奋斗,哪里会拒绝的道理。

几个人再聚在一起,就不是方才的感觉了,现在大家都是韩馥的属下,都很自觉的将主位让出来。开始商议接下来的方案。

田丰说道:“韩公,现在的情况,我分析了一下,破敌就在此刻,如果拖下去,对我军有两大不利!一我军箭矢有限,如果不及时破敌,被对方贴近肉搏,那是以我之短攻敌之长!二,黄巾贼惯于裹挟百姓作为肉盾攻城。这第二波对方并未携带人质,但是一旦我军打退这第二波攻势,敌人恼怒,很快就能会使用他们的惯用伎俩,到时候我们射是不射?如果杀伤平民过多,对主公声望不利!”

韩馥点点头:“有道理,那元皓的意思是?”

田丰看了身边的众人说道:“自古以来,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已经打退黄巾军一次攻势,对方气势已衰。一会对方二次攻山,也只有铩羽而归的份。”

“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正是我们取胜之机。我军并无援军,必须靠肉搏取得决定性胜利。一会敌军攻山,败退之时,我们可选精锐之士,将全军战马集中,以泰山压顶之势,直取贼寇腹心,那裴字大旗之下的黄衣黄甲贼首,一定是对方首脑。只要将他或擒或杀,敌军自乱!到时我军从山顶冲下,此战定矣!”

众人纷纷点头,显然对田丰之策深以为然。荀彧有些担心,说道:“元皓!我军大部分都是家兵,射箭杀敌还算可以,这要是近身搏杀,不知道能不能以寡敌众啊?是不是在想别的办法?”

韩馥却是一力支持田丰的这条计策:“文若,要说调度粮草,策划文书,你在我们里面那是翘楚,但是料敌机先,临阵出谋,我看好元皓!既然我军从开始到现在都是元皓在主持,那就要坚持到底!我认为元皓这个计策很好!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啊,犹豫不决,难成大事啊!”

众人见韩馥心意已决,也就


状态提示:第17章 太史归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