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残明霸业>第三百二十五章 腰里藏了几枚兵符

令夕如今还是名不正言不顺啊,只是传闻与皇上两情相悦而已,是以哪怕天浪没走之前,她对朝政和内宫的事务也从来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可兵符不同于其他,是她和天浪赖以保命的宝贝物件儿。

而且令夕手握兵符的这段期间,对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打造的重视也是极高的。

而且她的布置能让麾下所有将士们都看得出来这个女孩儿对于治军并不是外行,甚至可说是极为内行的。

她的父辈和祖辈多是在军中做政工的将军,加之女孩儿天性便细腻,在这段期间,令夕减少了大明军法条令的伸缩性,强调了执行力,剔除了军中一些考核不达标,想混日子的武官,挺拔了一些有军功却一直因各种原因被押着没提拔的校尉。

她不止会改良灌溉渠,还改良了军中的后勤账目的记账法,以复式记账和借贷记账法代替了军中以往装备库存和现金粮秣收支的流水账。

改变记账法虽然一时间让军曹们不太适应,可有军法的强压下,军曹也不得不飞速记忆这两套记账法,逼着自己适应。

令夕还强化了督战队的作用,把从来都是战场上临时任命的督战队改为常备,战时督战,平时督查。

令夕可从来没有做事都要看天浪是否点头的觉悟,她习惯自己认为对的,天浪必须听她的。

腰里藏了几枚兵符,小丫头算是把自己当成明军的政委了,对军中的各项人事和制度的调整,等等做法不必细数,确实大大厘清了军中的管理系统。

大明的军制,在以文制武的大前提下,长期缺乏五军都督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害怕武将造反嘛,所以兵权极为分散,导致如萨尔浒、浑河血战这样关系国运的大战中,明军统帅若是本部兵力羸弱,便根本无法调度指挥得动各路明军。

以至于在萨尔浒面对握成拳头的八旗军,明军四路大军只能分头并进。

看似是杨镐在居中调度,实则是无法将四路大军捏合在一起,混编成一路去发起攻击的无奈之举。

明军南北和各个不同后台派系间,缺乏统一指挥的例子很多,浑河血战也是如此,而且同平播州之战还有萨尔浒之战一样,是典型的无头苍蝇的战役。

虽然平播之战因为秦良玉夫妻还有陈璘和刘綎等许多悍将的参战,也因为杨应龙的确没有努尔哈赤那般彪悍,还因杨应龙选择第一个对手时竟然选择了马千乘和秦良玉,结果惨败。

是胜利掩盖了平播之战中,贵州巡抚和四川巡抚间缺乏统一领导的漏洞,但漏洞没有弥补,便永远等着被敌人致命一击。

在后来的浑河之战中,南兵在浑河两岸分别布阵,这里边有秦邦屏和戚金预定的计划,也有川军和浙兵无法统一并进,在战阵中默契配合的无奈事实,更有白塔堡四万辽东明军重甲步骑兵作壁上观的推波助澜。

而平播、萨尔浒和浑河血战之前发生的第一次抗倭援朝则是正面例子。

两次援朝相隔数年,第一次援朝的明军主将李如松,当时有麾下辽兵数万,不但战斗力强悍,主将也异常强悍。

继承了父亲李成梁的家将和精锐骑兵的李如松,在碧蹄馆与倭寇主力的遭遇战中,以三千轻骑对战五万倭寇,明军杀敌八千,斩倭军名将四十的彪悍战绩。

只说李如松能把后续赶赴战场的戚家军推到朝鲜王京的城墙上去当炮灰,而浙兵主将却不敢聒噪一句。

这便是主将强大和主将羸弱的对比,对比援朝之战的李如松和萨尔浒的杨镐。

而浑河血战中,明军就找不到主帅,您说是陈策或童仲揆吧,白塔铺北军是四万重甲步骑三大总兵都表示不服啊。

而这些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都说明了明军军法的混乱和可执行力不强,令夕想要改变的就是这一点,可谓是在天浪无暇他顾的时候帮了他最大的忙。

在令夕看来,大明不能只有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这一长城内外的炎黄民族全都承袭了数千年的军法,还要有力的执行全军战败,主将及麾下一律按责任接受惩处绝不姑息的铁律。

清晨的风儿在桃花林间轻柔地吹奏着令人沉浸的曲调。趴在书案上不小心睡着的令夕,被风拍打窗棂的声音叫醒,醒来后用手背擦了擦迷蒙的眼睛。

终于看清了自己昨夜谁在那儿的小丫头还嘟着小嘴儿,可身边没有任何人是她愿意发脾气的人,抿起嘴唇乐天地叹息一声,手指捻开昨日修改好的几张图纸,空落落的心似乎立刻便被忙碌填满。

这也是自己用来排解思念所需要的充实感,不是么?渐渐回归清醒的令夕就这么想着。

门外又传来一串串细碎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三个气质各异,以各自不同方式美丽着的绝色女子赫然来到屋中。

见令夕昨夜是伏案而眠,郁青儿语气关切,“令姑娘合该留一两个婢女在外屋守夜伺候着的,看看,自己扶着案头睡了一夜竞都没人管,万岁若是知道了,肯定心疼死了。”

令夕没形象地打了个哈欠,手掩着檀口懒懒地说,“桃花苑原有的仆役丫鬟,大多都被送回了令狐府,我好心留下的几个贴身婢女,被庞公公发现没什么规矩,竟然收了银子,便往桃花苑外给人传话,昨日也被我给叫人送回了令狐府。

用着不称心,不如事事我自己来做更随心些,也挺好的。”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五章 腰里藏了几枚兵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