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宋第一闲人>第一百四十九章:历史的车轮

自从高处俊向赵匡胤说出那个出海航行的伟大构想后,他便在私底下为这次注定载入史册的航行做起了充足的准备,虽说他前世对造船也是一窍不通,可架不住他脑子里有一个类似图书馆的金手指啊!所以图纸设计这件事情对他来说简直不要太简单。

不过即便是有了详细的图纸,造船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首先选材等方面就得格外在意,拼接打造的过程更是不能马虎,毕竟出趟海不容易,高处俊可不想那帮人半路上就喂了鲨鱼。

当然,航海之行的重中之重还是指南针的应用,因为在茫茫大海上就指着这玩意儿辨别方向呢,要不然绕上几十年你也别想找到地儿。

好在此时国内对于磁力现象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要说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确实是令人佩服,比如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就记载了水浮针和磁针偏角的现象,而西方人直到四百多年后由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通过实践发现了这一真理,你就说这中间差了多少吧?

所以在“司南”等器物已经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情况下,高处俊只是对其稍加改进,制成了独立仪器罗盘,便解决了这一近现代航海的重大难题。

实际在中国历史上,独立仪器罗盘的出现也是南宋年间的事儿了,所以高处俊也只是将进程向前提了二、三百年而已,不是很多哈!

有了指南针和航海图纸,高处俊的大计算是完成万里长征第一步了,而与此期间,赵匡胤则在利用高处俊提供的练兵方法和《武经七书》来对自己的禁军进行大规模的整顿训练,以增强其实际战力。

在后人的印象中,宋朝的军队战力一直是比较差的,这其中有制度使然,但现实情况造成的体力差距也绝对不能被忽视。

想那些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与天斗,与地斗,整天如果不忙着骑马打猎,他们连基本的吃食都无法保证,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又怎能不愈发强健呢?

而反观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子女,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平日里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种地,接触最多的器具便是锄头,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生存威胁,所以他们也不会有什么锻炼身体的概念。

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了身体素质的差距,这一点会很明显地体现在军队的战斗力上,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因此中原人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倒也是一件能够理解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当大辽国祚二百年,上层贵族由于奢靡的生活而沉溺酒色、日趋腐化之时,他们就会被新崛起的金国人给打败,因为金国人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艰难。

不过金国人在成为最强大的军事政权之后,也没能逃脱被蒙古人灭掉的厄运,因为蒙古人在历史的轮回宿命中站到了金国人的位置上,所以那些单单依靠恶劣的生存环境培养出来的军队战力是不长久的,它们必须辅以健全的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等因素作为配套措施。

此时的宋朝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已经超过了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制度措施的拟定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所以他们目前最为缺乏的就是军队战斗力的快速提高。

生存环境不够恶劣是不是?好!那身为皇帝的赵匡胤就想办法给你们的日常训练加点儿难度:既然当了兵,那就得吃得了苦!

此时的宋朝在某种程度上实行的是军队国家化,赵匡胤并不需要在打仗前临时征兵,这就保证了日常训练的可行性和战力提高的可能性:我赵匡胤养得起那么多的兵,你们就是我的私人财产!

只不过那些禁军士兵在进行着赵匡胤制定的“魔鬼训练方法”时,总是免不了在心里骂上几句高处俊:这个王八蛋!都怪这个臭小子!要不是他想出来这么多损招儿,咱们何至于遭这种罪啊!唉!

当然,唾沫星子肯定是淹不死人的,即便有这么多人在背后偷偷骂高处俊,他的小日子仍旧整天过得美滋滋,简直能把大部分人给羡慕死。

只不过让高处俊感到淡淡忧桑的是,赵匡胤竟然把他的老娘杜太后和儿子赵德昭全都托管给了自己,哪有这样给人添麻烦的?难道我高处俊作为一个堂堂穿越者就只能给你儿子和你老娘当一个家教和私人医生吗?

可即便高处俊心中有诸多不满,他也不敢直接对赵匡胤说出来,所以他只能每隔几天就进一次宫,不是给赵德昭讲课,就是陪着杜太后打太极拳,偶尔还给她做做养生粥什么的。

好在赵匡胤不在旁边看着的时候,整体的氛围还是很融洽的,甚至随着杜老太太的身体越来越好,时不时地还会拉着高处俊、赵德昭一起打打麻将,而且最后甭管输赢,都会给这俩后辈一堆好东西,所以说陪老人家一起玩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其实高处俊心里明白,已经年届花甲的杜太后如今是很孤独的,毕竟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好几年了,而三个儿子也都愈发年长,平日间有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再加上前不久一直陪在她身边的赵匡燕嫁出去了,所以老太太巴不得能有人陪自己唠唠嗑。

老人家一孤独了就容易产生心病,说起来她前些日子的身体状况跟心理健康程度也不无关系,所以高处俊平时就会有意地拉着赵德昭陪一陪老太太,让她的心里不至于这么寂寞。

而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杜老太太对高处俊的印象自然是越来越好,直把他和赵德昭等同视之,甚至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九章:历史的车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