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坐在这里看着自己的弟子们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散了吧!!!”
这个老人身心疲惫,心情沉重。目送着自己的弟子们一个个离开这里,站起来走到窗户边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人。心中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
近些年来很少有人前往兰陵来找自己学艺,自己的弟子们也陆陆续续离开了。初到楚国的时候,是因为春申君招贤纳士。自己的到来可以帮助很多弟子走上权贵之路。
人走茶凉的悲剧在他们身上再一次上演,他切实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祖师孔子当年的境遇。学生们毕业以后都会走向官场或者是其他的舞台。在那里坐着自己的事情。
相互之间不像是墨家那样有着同样的信仰和法度,儒家创立的本身就是为统治者服务,服务于不同的统治者是他们的自责和义务。也是存在的意义所在。
荀子看着远方的风景自言自语的说道:“真的希望有一天我的弟子们不要只拿着自己的虚名行走天下,而是以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价值。”
儒家很多时候就喜欢攀关系,无论自己的能力强弱,都会时不时的将自己的身份亮出来。总是以某位的什么关系,这件样的事情使得儒家在六国之中十分的盛行。因为关系原因造成腐败,统治的根本破碎。
相对而言,东方的秦国在经历变法之初,对于法治精神以及契约有着严苛的执行能力。通过各种手段阉割贵族,使得法度基本上是在官员之上,法律之上的原则也让儒家碰鼻子灰。
因为法治,所以在商鞅变法之后,很少有儒家的名人愿意前往秦国。更是对于秦国的制度进行羞辱,认为一味地强调法治是泯灭人性没有人情味的一个国家。
但是荀子到达秦国之后,改变了很多的现状,他认识了秦国法制之下百姓安居乐业。即便是社会分化也不会出现严重的矛盾,法律可以保护任何人的利益。
好的制度让他切身的体会认为秦国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只是儒家人不愿因在这里开业。两者的分歧就是公与私之间的斗争,儒家希望社会等级森严,法治严苛保护贵族利益。希望有铁饭碗。
国家的发展就是行的人上去,不行的人下来!如果不能够如此必然会造成国家上层臃肿能力的弱化,在这种不是贤能之人治理之下必然会因为利益牺牲国家百姓的利益。
回望自己的前半生的风雨起伏,三次祭酒的荣耀光彩夺目。但是对于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只能够说是一种无知的欺骗罢了!自己看着远处的风景静静地笑了。
越过繁华,他笑着说道:“李斯!韩非!你们两个人现在都怎么样了,真的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可以成就自己心中的梦想,老师将能够交给你们的毕生所学都交给你们了。
未来的创造还是在你们自己的手中,只有把握住机会才能够创造出来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世界。我的好徒弟们,可不要让师傅我失望啊!要证明你们的价值。”
荀子依靠在旁边的墙上面,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曾经的画面!同门指着他的头说道:“荀况,您还算的上儒家弟子吗?你不是,你不是!你是败类,败类你知道吗?
我们儒家这样高贵的的东西,被你给贬低的一文不值。你知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你已经不是儒家的人了。以后我也希望你可以好自为之,不要再气师父他老人家了!好吗?”
年轻的他很为难,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怎么说才好。他觉得祖师爷孔子留下来的东西有问题,儒家的治国思想都是以儒者为根基。
但是天下变动已经不是曾经的天下,还要克己复礼。他自己因为接触了其它的百家经典觉得儒家应该向墨家和法家学习,学习治理国家。在国家稳定之后再进行礼乐制度。
但是在这个时代,诸子之争十分的剧烈,想要接受对手的优点,这一点真的是比登天都难。无论他说的究竟是对是错在别人的眼中都是异类,对于儒家的背叛。
最终荀子无奈的离开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齐国,回到赵国授徒。回到赵国之后,他的弟子们对于他提出的意见十分的赞成。这也促使他西进入秦,开拓儒家先河。
回到现实之中,荀子开心的笑了。然后不同的捋着自己的胡子,这种开心不能够用一般的词汇形容。反正这个时候心中美滋滋,这是属于自己的故事。
吴凌看着身边的师弟曹汝,鸿升,马钱说道:“师弟们,我最近听说啊!我们的师兄李斯已经在秦国做了秦王的老师,平时也和秦王的关系很好。而且有几个师弟这个时候已经和他碰面了。
如今秦国的相国正在招收天下贤人准备做大事,我们现在跟着师父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如果大家有心的话我们几个人也可以商量着一起前往秦国去!你们看这件事情怎么样?”
三个人对于这件事情也是很感兴趣,曹汝跟着说道:“您说的事情我知道,只是我们现在一旦离开了这里,你说以后师父怎么办,我们就这样走了!他身边可就没有人了。您们可要想好了。”
这一下几个人就犯难了,他们这个时候确实是不知道怎么去应对这件事情。和自己的老师告别,这是每一个学生最难过的一个坎,这个坎其中包含了师生感情和兄弟情。
几个人陷入了沉思,都在想这件事情究竟应该怎么做才合适。师父的养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