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我成了仁宗之子>第七一四章 沙州张家

瓜州是西夏西平军司的驻扎地,也就是说,西夏驻防在河西走廊的队伍,要有一半左右是在瓜州驻扎的。

瓜州离沙州也就三百里。从沙州溃散出去,到瓜州报信,瓜州再召集队伍西行援助沙州,时间绝不会超过十天。也就是说,王韶等人必须在十天之内完成沙州事宜。

从营造的事态看,瓜州是肯定要援助沙州的。第一点,攻击沙州伊始,偏师只出动了三千余军卒;第二点,当时负责冲击和埋伏出击的军卒,并未着装宋军的制式军服。

这对于西夏的西平军司而言,不管是不是宋军突袭了沙州,都需要也有胆量来支援沙州。毕竟在这个时节,翻越当金山的难度太大了。西平军司绝不会相信宋军此行会有五万之众。

所以,围点打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成的。

在是否留守军卒在沙州的问题上,整个指挥部是有分歧的。是否接管打下的城池,朝廷也没有明示。

对于军伍而言,任务是从沙州向东,完成对兴庆府的夹击。并没有接管城池的任务。再说了,都是武将,除了王韶、章惇以及监察官,偏师里在没有文臣了,都不可能留下搞理政这一套。

“实在不行,在完成沙州靖安后,随便指派一个当地的汉人暂摄吧。等国朝彻底平灭西夏后,再交予朝廷另行任命。”

连沙洲都还没靖安,提平灭西夏有点早,可在场的没人觉得章惇说的不合适。这也不是越殂代疱,朝廷给予偏师便宜行事之权,这也在权限范畴。

沙州很配合,从出现第一个大族被灭门开始,发现宋军真的没掺和的意思后,争斗就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升级。

一开始还是遮遮掩掩的,都在凌晨行事,以避人耳目。都第三天左右,已经没什么忌讳了,甚至在大白天都有械斗。

吐蕃人、回鹘人、大食人、汉人、党项人等等,只要是在沙州这片地方根深蒂固的族群,无一不参与其中。想来不会仅仅是因为钱财和权利,似乎都在趁机会了结恩怨似的。很乱!

“大帅,经探知,参与在此番争斗的族群中,居然有张氏后裔。”

“你是说归义军的后人?”

撇开后面的内讧并自立,张义朝对中原王朝的认同绝对是值得赞扬的。

只是现在,恐怕张家的势力也很弱小了。

“子厚怎样看?”

“国朝现在没有世袭罔替的说法,甚至说是严禁杜绝的。不过对沙州目前的情况,扶持张家暂时管理沙州也不是不可以。”

“大帅,章惇以为,此事还是挑明了好。毕竟张家是汉人,在沙州根深蒂固,也算是有一定的底蕴。国朝现在顾不过来,并不代表在平灭西夏以后也如此。”

“张家可以扶持,但必须接受朝廷,并且没有世袭罔替这说法。答应,就让他家做,不答应……一视同仁!”

章惇的建议中肯。王韶出于对张家先祖的尊敬,有倾向,但在国朝的体制方面,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就连太祖答应的麟府二州世袭罔替的折家,都实行流内官管辖了。

再说了,凡是士子,对于这种武人割据的现象,天生有排斥感。

“子厚所言甚是!这样吧,将折将军召回,让折将军跟张家接触接触……”

王韶的意思也很明白。沙州张家,还没有资格让这支偏师的主副帅接见。同样,也为将来下手时留些缓冲。

前朝做过节度使的武人,王韶的戒心没办法消除。

……

府衙的门外,齐刷刷的跪着一大群人,以汉人为主,夹杂着部分吐蕃和回纥人。

“恳请王师为遗民做主呀!”

“恳请王师为边民做主呀!”

各喊各的,自称不同,代表着身份不同。

不管怎么说,张家人还是有点能耐的,也有一定的智慧。

早年,应该说往前推几代,折家和张家有些往来,彼此也知道。

当折可行直言不讳的来意讲明,张家人一点都没含糊……都已经沦落到需要看党项人脸色苟延残喘的地步了,岂能不知道这时候该抱什么腿?

很快,沙州就越发乱了,而所有的矛盾都跟党项人勾连着。

西夏人统治沙州几十年,党项人占上风是正常情况。

这些年其他族群没少在党项人前吃瘪。所以,张家联络起来挺容易。

“大帅,看来这张家人不简单呀!”

能短期内拉拢这么多同盟,章惇不由的要想多。

“随他便!听话好说,稍有异动,三五百人足够!”

本来是准备将沙州的势力全清理的,最后不得不扶持张家。

不确定朝廷的意思,也没法短时间内联系上,而偏师的任务是夹击兴庆府,只能这样姑且了。

就连西夏掌控沙州,朝廷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王韶还真不在乎这沙州张家能翻出什么浪来。

跪在府衙门外的乡老,真的是老泪纵横,细说着这些年党项人的跋扈,对于他们又如何横征暴敛……

那叫一个凄惨!真有点让听者流泪,闻着愤慨。

王韶的表演才能也不逊。

先是陪着诸位乡老伤悲,接着又代表朝廷予以安抚,并将众位乡老接进了府衙,还深恶痛绝的看了他们的诉状……

同仇敌忾的情绪也酝酿出来了,甚至都到了掉泪的境地。

可最后,却重申了大宋军伍的目的,谈到了诸多的难处……

“王大帅,我中原王朝既然打下了沙州,岂


状态提示:第七一四章 沙州张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