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暖日晴风春心动>第178章 儿时回忆

“维骆,那个熊志红来了。”宋佳有些难堪的和许维骆说道。

“什么?熊志红?就是金妤婕那个手底下的人,上次拍到维骐......”许金妤婕维骆语气有些怪异的问道。

宋佳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对。”

“他来干什么?”许维骆问道。

“不知道,不过看他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应该是......”宋佳说道。

许维骆面无表情的看着宋佳,说道:“嗯,我知道了。”

......

冉明诚已经休息好几天了,他不知道于安顺和熊志红到底在做些什么,但是冉明诚内心还是相信于安顺的。

冉明诚望着天花板发呆,不由的想起来了小时候。从记事起,冉明诚就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生活没有波澜,一切平静如常,感觉一生就平平谈谈,和村头的老太爷一样,晒晒太阳,喂喂牲畜。悠闲的度过余生,想想也不是不可以,实际也是平稳的太平生活,没有波澜,日常琐碎,真真切切,而且许多人还长寿,现在都市里的人向往的一种世外生活。

可是,一到少年初成,血气方刚,就有了一个到外面世界去看看的梦醒,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样,外面广阔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诱惑,为什么要一定在井中呆一辈子那。终于有了求学的机会来到大点的小城市,虽然在努力去适应周边的社会,当一切新鲜感过后,当想象的梦破碎以后,当被生活碰的头破血流之后。冉明诚才慢慢的意识到,再大的世界,都有自己的丛林法则,生存是基础要求,你要具有生存的本领,遵守社会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则。所以,一直努力拼搏,向往再大一点的城市看看,有一天,终于鼓起勇气独自来了z市打拼,也就是现在的冉明诚,此时的冉明诚!一个一路追赶,寻找梦想的人。用尽了全力去奔跑,就为了生活好一点点,再好一点点。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躺下来,或梦中或脑海中回响着那个曾经的懵懂少年,仅仅想看看外面未知的世界,一出来却被一张生活的网越套越牢,直到你再也摆脱不了这种束缚,看着出生那个安静的小村,茫然不知所措。想着是不是不要出世,不要胡思乱想,呆在我井底的微小世界,还一直幻想着外面的世界,该有多好呀!

冉明诚总是觉得自己像蒲公英那样,随风飘扬。

故乡一到春天,蒲公英就随风飘扬。

在冉明诚看来,蒲公英不仅是一株植物,更多的是像拥有一个独立思想的灵魂体般,它永远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追求,不会屈服于逆境,在艰苦的环境里仍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芳华;也许正因为如此,冉明诚记忆里的那朵蒲公英永远都不曾凋谢过,因为它生生不息。

如今的乡村里,原本是蒲公英开满整片山野的时节,可视野所觅却寥寥无几,所以只能从记忆里回味蒲公英的美丽姿态。有时候吧!倒不是人喜欢念旧,而是物是人非的令人难以接受罢了!不过我知道,蒲公英只是远离了这块不太乐意接待它们的土地,我相信它们会在一块类似我记忆的土地里开放着,那里不会有水泥路,也看不见什么垃圾;也许还会有一个如同当年我一样的小孩,瞧见蒲公英时,会走近然后好奇的摘上一朵,吐上口气,满心欢喜的看着蒲公英白色的绒毛随风游荡,消失于白云之间。

小时候,不是很了解蒲公英,对它的喜爱也只是源于它毛绒吹散时给了冉明诚一个可以许下愿望的机会,孩子嘛!总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愿望,总希望自己有一朵七色花,亦或是一盏阿拉丁神灯,实现所有的幻想。而成长后,人现实了许多,就再也找不回儿时里那种简单的快乐:只是幻想一下就会觉得很满足。也许,容易满足会比奢求过多生活的更加轻松些。

记忆里的蒲公英开放在晚春,生长的地方不一,有成群开落在山坡的,也有开落在田埂上的;不过冉明诚喜欢开落在田埂上的蒲公英,因为方便。去上学走在乡间小路上就可以随处可见,那块田埂上一朵,身旁田埂上一朵;那时未开垦的田地还开满了鲜黄的小野花,在落日的余晖相映下,那美景恐怕会令梵高的画笔按捺不住想要创作的冲动。儿时的我,对自然里的一切有太多太多的好奇;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后,我会一个人走向那块田地,然后坐在花丛中间,有一种万花围绕我盛开的自豪感。再往前走上几步,就可以看到田埂上的蒲公英,摘上几朵,小心翼翼的怀揣在掌心,因为蒲公英被风一吹就容易散落,而我更喜欢从口里吐出口气,看着它一点一点的飘散。人总不希望美好的东西稍纵即逝。当摘好后,我重回到那个已留下我身迹的花丛里,然后轻吹口气,深闭上双眼,许下儿时那超具幻想的愿望,冉明诚的梦想就是成为奥特曼,打败所有的怪兽。

看着蒲公英的毛绒在落日的余晖里交织着变,一会乳白色,一会橙黄色,使得双眼容易迷乱。而夜幕降临时,某处山坡或者田埂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生命,它们会在那里顽强的生长着。

那时,一直以为蒲公英的美只是我所体验的那般,不想晚春里的一场风,吹破了我所有的记忆,却又重塑了我一段新的记忆。

当黄昏再度降临乡村时,鹅黄般的余晖覆盖着满天飞舞的蒲公英,我可以清楚的看着空中那光和舞在不断交织着变,远胜稻田里的感受,此时场景更为壮观。这段记忆是我保存的较为完好的,时至今


状态提示:第178章 儿时回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