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沂等人在月中的时候还是回来了。董明对此有些无奈,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说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下,再把他们送走便是。
当然了,董明更希望再也不要出现这种事情了。
“夫君,下次可不能这样了啊。”荀沂一脸关切的看着董明,语气中带着一丝埋怨的说道:“多危险啊。若是再有这样的事情,夫君就把其他人送走,把芍药留下来吧。”
董明看着荀沂的模样,笑着回道:“让你担心了。”
“夫君......”荀沂有些不好意思的低着头,然后沉默了一会儿,肩膀开始抽动,没几秒钟就听到了她的抽泣声:“吓死我了!”
她忽然哭了出来,猛地扑到了董明的怀里。
“没事儿,都没事儿了。”董明将她拥入怀中,轻轻的拍着她的后背。
董明安慰了荀沂一会儿之后,便举步离开。回到自己的书房里,他坐到书桌前,拿起笔来,奋笔疾书。
他在写自己的变法方略。
因为就在昨天的早朝上,刘宏以他多年来为国征战,救驾有功,寻回皇后、保护皇子等名义,给他加食邑两千户,升彭城候。同时以太常之位,兼任尚书令。
事实上,洛阳如今的权利分布很是混乱。按照传统来说,三公作为次上公,基本上就是政治花瓶,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宣传政治理念需要而存在的。看一看东汉从光武以来的次上三公都是哪些人就知道了。
基本上都是一些贤良方正的名士大儒,以知名经师为之,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事实上,这些人都是政坛小透明。国家大政,一般都是交给尚书台。
但是从蔡邕开始,刘宏给蔡邕权力之后,同为三公的司空和司徒也跟着收益。而到了现在,蔡邕、朱儁、皇甫嵩三人全都是劳苦功高之辈,身居高位又有职权,可以说这三个人决定了大汉朝百分之九十九的政务。
而正儿八经的来说,真正决定这个国家运转的衙门叫尚书台。
按照此时的传统,应该是太傅录尚书事,入主尚书台,总领朝政。若是没有太傅,那么皇帝也会任用太尉录尚书事。如今的蔡邕便是如此。
昨日,刘宏忽然宣布,让董明入主尚书台,兼领尚书令。虽然品秩很低,还在蔡邕之下。但是这是一个信号。
尚书令,总领尚书台,虽然会受制于太尉蔡邕。但是眼下蔡邕跟董明是政治盟友,从这一点上来说,董明几乎将整个尚书台拿下了七八成。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录尚书同事的蔡邕是丞相的话,他董明就是副丞相。
这个位置,足够他开始自己的计划了。
正写着呢,诸葛亮带着荀璦来到了书房前。董明并没有关门,看到他们来了,便停笔不再继续往下写,而是笑着问道:“琢之,今天这么有时间?”
荀璦闻言笑道:“是科考之事,来跟老师商量一二。”
他走进来,坐到了董明的对面。
“最近很少来为师这里了,很忙啊?”董明没有着急科考的事情,而是先聊起了家常。科考之事,董明已经做好了完备的计划,下面的人照章办事就行。哪怕出了问题也没关系,他也给了备用的计划。
再者说了,眼下真正下场干活的是荀璦、荀攸、刘威、王韦、戏志才五人组成的超梦幻组合,要是搞不定,才有鬼。
荀璦闻言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然后强打精神说道:“还好,主要是我们师兄弟们想把这一次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毕竟是老师从政以来,办的第一个差事,我们必须得给老师办的漂漂亮亮的。”
董明看道荀璦的表情变化,然后道:“还在纠结那件事呢?”
那件事,自然指的就是何进政变,刘宏出逃。
“你不用自责,人啊,是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的。如果你有能力就改变你的家族,那你就去改变他们;如果你无法改变他们那你就做到不要成为他们。这样就行了。”董明没等荀璦说话,直接开口道。
“老师....”
“行了,明德书院的学生,怎能做出这等小女儿态?”董明佯装不满的说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了。你来这里,想跟我商量什么事情的?”
听到这里,荀璦打起精神来,道:“眼下有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我们几个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来找老师问一下。”
“说吧。”
“如今考场已经搭建好了,到时候只需要根据考生的多寡,用木板隔开数量想等的考室即可。只是我等觉得考场里有些太冷了。按照今年的温度来看,恐怕到了开考的时候,仍然会很冷。而且老师说了,这考试要考三场,每场考一天。我等担心会有学生扛不住。”
荀璦说的问题,的确不能算问题。但是呢,又很有必要。董明很清楚,哪怕是以后科举制发展成熟的明清两代,这取暖的事情也不在朝廷考虑的范围内。虽然不至于全然不问,但也就意思一下。
“给每个考生准备一套厚被褥。另外.....弄一些火盆,每格一段距离放一个。也不要弄得太暖和,不至于生病即可。”董明快速回道:“这种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就行了。不至于来问为师,说正经事儿吧。”
“就知道老师肯定会猜出来。”荀璦笑了一下道:“保暖的问题我等的确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儿。真正要说的是,舞弊的事情。”
“怎么说?为师记得给你们的方略里,详细写了防止作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