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夏十三太保>第374章 间唐

数日后!

李渊与李世民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不同人寄给自己的密信。

李渊展开书信,见是武曌写给自己的密信,他暗自点头笑了笑,心道:“看来武曌又有收获!”

可当李渊看到信中所言内容之时,他却是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

李渊取来火石,将密信焚毁,随后陷入了沉思。

其实李渊此举已经表明了,他并不信任李世民,他在防着李世民的同时,却又不得不对他多有仰仗,因为正值多事之秋的唐国需要允文允武的李世民。

李渊曾经也动过废掉李建成,而后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想法,可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李渊这样做的原因有很多,一来,就李建成作为唐国太子来说,他并未有任何的过错,他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在朝中威望颇高,如此一来,李渊也不好无故将其废黜。

再者,李渊觉得自己正是千秋鼎盛之时,他并不希望本就手握兵权的李世民再成为唐国太子,若是军政均被李世民所掌控的话,那距离自己被人彻底架空怕也只是早晚的事了,其实说白了就是,李渊还没过够皇帝瘾呢。

最后,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手中均掌握了一部分势力,若是强行废太子的话,李渊担心会导致朝局不稳。

总之就是,诸多的原因加在一起,才造成了现在这样一副不尴不尬的局面。

而李渊对此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李渊如此想,可有人却并不这么想,而这个人便是李世民。

当李世民看完李孝诚写给自己的书信之后,他的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李孝诚先向他表示了亲切的问候,而后又好似老友一般与之叙起了旧。

李孝诚写给李世民的信中尽是说些看起无关紧要,却又不乏挑拨与扎心之语。

书信内容大致如下:见字如面,父皇已将大夏军权完全交到了我的手里,哎呀,有啥都比不上有个好父亲哪,为了报答父皇对我的信任,我现在成天忙的是不可开交啊,孝诚在得知了兄长您现在无事一身轻之后,当真是羡慕的紧呢,孝诚最是敬佩兄长,甚至常与人说,当今天下称得上少年英雄之人不过五人尔,而这其中犹以诚与兄长最雄,至于其余人等不提也罢,数年前与兄长一别,孝诚对兄长甚是想念,所以,得空便想给兄长写封信,与兄长叙叙旧。

李世民皱眉看罢书信之后,一股无名火蹭蹭往上窜,可他依旧按下了想要撕毁这封书信的冲动,因为他得将这封信呈给李渊,否则自己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天知道李渊有没有往自己府中安插眼线。

鬼知道李孝诚会不会继续耍出别的花样来。

看过信后,李世民郁闷了好一会儿,虽然李孝诚说了许多有的没的,可有句话他却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里,那就是李孝诚与自己的确称得上是当今天下少有的少年英雄。

可正因为此,李世民才更加郁闷,在他想来,明明二人同样都是天之骄子,同样都是皇族血脉,可两人的境遇却大相径庭。

人家现在是手握大夏兵权,且高高在上的大将军王,可现在的自己却只是一个不咸不淡的秦王而已,虽然战时也可领兵,可战后却要立即将兵权上交,真是应了那句,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其实这些倒还好说,最令李世民感到如鲠在喉的是李渊的处处提防与急言令色。

李渊隔三差五便会将自己叫到身前耳提面命一番,若是赶上李渊心情好的时候,或许他还会与自己叙上一些父子亲情什么的,可若赶上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便会阴阳怪气的与自己说上一些诸如“天地君亲师,亦或是你我二人虽为父子但也是君臣”之类的屁话,搞得李世民是憋屈至极。

若李世民只是一个庸庸碌碌之人的话,或许他会就此认命,可他是这种人吗?

正因为此,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二人早已貌合神离,面和心不和。

李世民之所以能隐忍到今天,是因为他仍有顾虑,他还在顾及着与李渊的父子亲情,以及与李建成之间的手足之情。

至于那个李元吉,李世民却并没有将之放在眼里,只因那小子是一个典型的二代子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的就是李元吉这种人。

而李元吉这种人,对于拥有着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来说,却是死不足惜的。

良久之后!

李世民拿着李孝诚写给自己的书信自丹凤门入了宫。

李世民在入宫之后,被人径直带到了李渊的面前,李世民先是恭恭敬敬给李渊行了一礼,随后将李孝诚写给自己的书信“原封不动”的交到了李渊的手中。

李世民可一点都不傻,他在入宫前便已命人按着原来的样子将书信装好,并重新加盖了火漆,现在这封信就好似从未被打开过似的。

虽然李世民已经尽量做到了万无一失的程度,可俗话说的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一世的李世民万万没想到,李渊竟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武曌的密信。

李渊在接过书信之后,并未急着查看里面的内容,他将书信放于桌案之上,并用右手按在了信封上,似笑非笑的看向李世民,道:“你觉得李孝诚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虽然李渊在极力掩饰着内心中的愤怒,可他说出的话却已经出卖了自己,他在与李世民的对话之中已毫无亲近之感。

李世民何等聪明之人,他自是听出了


状态提示:第374章 间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