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五个顶角呈现出钻石五边形的前掠翼式战斗机在计算机大屏幕上开始一点一滴初具雏形。
“这是你自己造的战斗机?”
陪着林默的蒋大队长一脸不敢相信,前掠翼?!
他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作为资深飞行员,蒋大队长自然明白他亲眼目睹的这款战斗机究竟属于哪一类型。
原以为是和“棍子(歼-10的绰号)”差不多类型的战斗机,最多跟f-22相似就罢了,这还得考虑造不造得出来,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奇特的造型。
这得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俄罗斯人搞过,苏-47“金雕”,结果只弄出那么两架原型机后,就只拿出来摆摆样子。
德国人搞过,ju 287,后来被前苏联的军队俘获,再也没了动静。
美国人搞过,x-29a,格鲁曼公司也只不过是拿来当作实验机进行技术论证,不借助任何附加翼面和推力矢量技术就能实现出色的滚转操纵性,但是随着洛克希德的崛起,而烟消云散。
还有一款不为人所知的sfw/f-16,由于材质无法解决结构发散问题,最终被淘汰,否则今天美国第三代主力战斗机f-16“战隼”就会清一色拥有负25度角的前掠翼外部特征。
中国也有前掠翼实验机,解放前的xp-1“研驱一式”战斗机,由于1945年试飞失事而宣告计划中止。解放后也有继续研发,“暗剑”单引擎无人机,原本采用前掠翼设计,后来定型时却采用了后掠翼。
但是各国对于前掠翼的研发依旧没有中止,中国国内已经重新开始对载人前掠翼战斗机进行实验机开发,例如国防星的x-1,作为第四代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还有其他未定名型号仍在秘密开发中。
如果技术成熟,国防星很有可能会跟歼-14、歼-18、歼-20和歼-31等战斗机角逐中国下一代或下两代主力战斗机订单。
前掠翼如此突出的优异性能众所周知,可是直到现在却没有哪个国家真正敢冒险将前掠翼技术应用于本国主力战斗机。
占据技术优势的美国赌不起。五大三粗的俄罗斯没信心,中国的技术和材料层面不够成熟,英国只能用来造无人机。法国等国家也就只有看看的份,连造架实验机的技术积累都没有。
与其说技术是前掠翼的拦路虎,还不如说材料和结构才是前掠翼技术的真正拦路虎,结构发散和隐形问题都困扰着前掠翼的发展。
可是对于拥有金系巨龙的林默来说,材料和结构带来的种种问题全都不复存在,连国防星和航天部都要仰仗着林默的合金配方库,解决诸多由于材料带来的技术问题。
许多特殊技术其实就是材料不达标的妥协产物,如果材料合格,那么根本不需要煞费苦心去研究技术,一力降十会。成本也会降低许多。
看到蒋大队长越发怀疑的表情,林默耸耸肩,点头道:“没错,这就是我设计并亲手组装的战斗机,其中联合了国内多家航空设计所的专家提供技术分享的制成品。由于是多家联手,这份战斗机的图纸是公开共享的,因此陈海青家的国防星就有一架实验样机,国内其他厂子里同样有类似的实验机。”
“你可别骗我,你这引擎数据不对啊,国内有这么强的引擎?还有这个火控系统。雷达系统,国内厂家什么时候拥有能生产这些装备的技术?美国人也不过如此吧。”
老练的蒋大队长看着林默报给计算机专家的数据,对于世界上各款战斗机都十分了解,甚至每一个参数都了若指掌,当场发觉了不正常,光是那引擎参数就是连国产ws-15x也要逊色一筹,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什么时候有这么好的技术,实在是太让人疑惑。
这款战斗机的数据实在是太过惊人,连歼-20都被甩开一大截,林默居然还说是自己打造的,那国内的那些设计所岂不是吃干饭的,国家白投入那么多研发资金进去了?!
“真真的,比真金还真,您的怀疑非常有道理,有些设备确实不是国内生产的,嗯,有些是美国人赞助的。”
林默嘻嘻笑了笑,他可不像国内航空航天设计所那么老实呢,为了整这些配件,他可谓是坑蒙拐骗偷,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有老美和哭天抢地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才了解林默的手段。
林默报出来的参数大多数都是实际验证的真实数据,也包括了“暗夜”计算机中心和国内大型风洞的实验数据(风洞实验大多只需要模型,不需要实体)。
受制于现实中的实际装备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虽然林默联合中俄美三国技术和装备打造的“妖孽”性能惊人,可是比起原版图纸上的设计理论值还要相差许多,例如原设计值5倍音速,凭着老美那里坑来的f119-pw-100矢量推进引擎,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能够抢到f/a-xx的引擎还差不多,不过这会儿连波音公司都不知道自己的f/a-xx在哪儿呢。
因此“妖孽”在引擎、雷达和续航等能力上都还有许多有待技术提升的空间。
饶是如此,林默的“妖孽”战斗机已经直接站到了国际顶尖战斗机的行列。
“美国人赞助的?他们疯了吧,先试过再说吧!”
蒋大队长依旧是半信半疑,在没有看到实物的情况下,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服这位上校同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老美们虽然没疯,其实也差不了多远。
林默并没有如实告诉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