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不求生>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
平章信心在握,又把站在附近恭送人马出征的族叔叫到面前,嘱托他陪张教谕吃酒闲谈,等候捷报。 他的这位族叔也是一位乡绅,连忙答应,又悄悄地附耳叮嘱:“贤侄,你小弟尚在西安府,一时赶不回来。你破了流寇之后,务请在呈报有功人员的文书中将你小弟的名字也填进去。倘得朝廷优叙,也不负愚叔半生心愿。” 仗还没开始打,叶家人就已经开始想着怎么分润战后的功劳了。叶平章也是自信心爆棚,轻松回答说:“你老人家放心,我弟弟的名字自然要填写进去。” 大约又过了一顿饭时候,官兵和乡勇终于出了城。叶平章在城中官绅们帮助下,共搜罗了一百多匹健壮的骡子,将叶家家丁和王知县麾下衙役们编成一支“马队”,走在前边。 后边跟的乡勇全是步兵,最后的一百名官军也是步兵,只有带队的守备张岩和他的四名亲兵骑在马上。 王知县和叶平章让秦军走在最后是有私心的。这样,在击灭流贼的时候,官军就没法同乡勇争功,而重要俘虏、妇女、战马、甲仗,各种财物也都首先落入乡勇之手。 张守备明白他们的用意,却毫不争执。因为他也有一个想法,他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知道流寇的厉害。他认为自己的人马走在最后,万一有事,逃走比较容易;倘能真的能大破流贼,这功劳也有他一份,再在抚台左右花点银子,把功劳多说几句,提升为将军不难。他明白王知县是主,他是客,所以他但求不冒风险,压根儿不想同乡勇争功。 王知县见张守备态度恭顺,心中颇为高兴。他和叶老爷都骑在一匹健骡上,两人便走便说着话。 知县老爷先夸赞叶平章办事得力,筹措了如此多的乡勇和骡马,“抚台若知道你如此的报国之心,一定十分嘉许。现值国家用人之际,事后我一定为你请功,步步高升绝非难事。” 叶平章拱拱手回礼,答道:“多蒙县尊栽培,学生自当努力报答。” “哈哈,灭贼事成之后,我一定要在抚台前为你竭力保荐,从优奖赏。” “那学生就先多谢县尊栽培了。” 张守备对这两人的一唱一和,很不感冒。他看前面丘陵地里地方狭窄,树木又很多,感觉不利于骑马作战,便劝说王知县,“县老爷,我看这一带山路不好走,林密树多,万一厮杀起来,只利短兵步战,不利骑战,有马匹反而成了累赘。还是下马步行为妙。” 王知县想了想,感觉张守备老于兵事,说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便答道:“你说的有道理,那我们就都下马,将牲口留在这里,步兵讨贼好了。” 但叶老爷却觉得步行难走,而且他感觉骑着马更加气派威风,便大加反对。王知县在叶平章和张守备两人意见中犹豫不决,无法决定,最后便只好留下部分骡马,但又让叶平章等二三十号人,继续骑着骡马。 这一点曲折没有影响官军大兵的行军,张守备就选择了一处比较安全的丘陵山地,让一些官兵留在此处看守牲口,其余人则继续前进。不要多久,便离城很远了,太阳往下滑落了一点,淡淡的阳光照着苍茫的群山和密集的树林,让人心里越发没底了起来。 张守备感觉这野外太过安静了,照理来说,流寇如果在乡村间打粮的话,那不管是流寇还是逃亡的民众,声浪都不应该这么小啊。他心难自安,正打算让手下的秦兵们多加小心的时候,突然从远处密林中,射出一支响箭。 王知县和叶平章都不明所以,张守备却大惊失色。随即密林里又接连射出两支响箭,之后又发出砰砰砰几声铳响,王知县身旁几名骑在马上的乡绅,被铳弹击中,一边惨叫着一边落下马来。 铳声刚落,又有好几个人影从树林里钻了出来。他们半跪在地上,或搭弓射箭,或填充铳弹。人人都是毡笠箭衣,赫然就是那股流窜商洛境内的闯贼! 张守备情知中伏,十分慌张,赶忙拔出宝剑,指挥还算堪战的秦兵结阵。但王知县和叶平章两人都被吓坏了,其他乡绅也是乱作一团,乡勇无人指挥,都是心胆俱裂,队伍大乱,无心迎战。 从官兵队伍的侧后两面树林中,又杀出几队流寇来。他们都手持刀牌,锐气十足,一口气杀进官军后方。张守备还算硬气,他见状知道若不奋战,不管是秦兵还是乡勇,恐怕都要全军覆没了,便带着左右秦兵反身掩杀,殊死搏斗。 但王知县实在不成样子,他见到自己侧后方杀出一群贼兵来,心里想的居然是“这下都活不成了”,完全生不起抵抗的想法来。 至于叶平章,他表现得比王知县还要糟糕。叶老爷一看到树林中冲出的一员红缨毡笠小将,见他手中拿着一杆细长的火铳对准了自己的方向,就吓得两腿瘫软,尿了一裤裆。


状态提示: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