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赛因看了我一眼,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的眼睛里有一丝震惊,但瞬间露出了微笑,这才慢慢地转过身子,餐厅里慢慢地静了下来。本书醉快更新百度搜索抓几書屋“七先生,果真一眼看出里面的问题。”这一句他用的是生硬的汉语,而下面他用的是英语,由唐代明翻译成汉语:“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一些已经盖棺定论的东西也慢慢有了新的不同的假设出现,要说起记梦碑新的解读先要从狮身人面像和古代埃及文字的历史演变说起。”候赛因向大家开始介绍起狮身人面像来。
“周所众知,最初古埃及学家认为是胡夫法老,建造目的是为自己的金字塔守灵,这种说法衍生出一段栩栩如生的描述: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的陵墓,大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coba: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古埃及法老的写照。 ”
“但是随着考古的挖掘,一些考古学家逐渐推断出,石像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法老下令修建的。哈夫拉在公元前2600年统治埃及,王朝持续了500年最终因战乱和饥荒崩溃。根据象形文字的记录,胡夫为自己修建了高146米的金字塔,距离后来狮身人面像建造的位置400米。哈夫尔也建造了自己的金字塔,不过比父亲的矮3米,距离狮身人面像同样是400米。雕像坐西向东,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由于它状如希腊神话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斯”称呼它。因为位于雕像两爪之间的石碑上就刻着这法老的名号。然而,同样根据石碑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400左右,图坦莫斯王子曾在梦中受到胡尔?乌姆?乌赫特神的托,将它的雕像从黄沙中刨了出来。照此看来,此座雕像应该是胡尔神的神像。而另外一些传说中也提到,早在胡夫法老统治的时期,狮身人面像就已经存在了。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发现,狮身人面像所受到的侵蚀表明,它的历史比人们想象中的要长得多。法国学者更是指出,狮身人面像全身曾被大水淹没,只有头部露在外面。而根据气象学家对撒哈拉地区气候历史的研究,这么大的降水量只有1万年前才有。还有些研究者则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尾部和主体修建的年代并不一样,可能哈夫拉法老只是对它进行了修整,而不是它的建造者。狮身人面像的真正建造时间大约在7000~9000 多年前。当然也有人认为侵蚀狮身人面像的水分是由尼罗河蒸发而来的,假如这座雕像早就存在,为何在古埃及的典籍中没有提及呢?”候赛因的讲解正是我心中的疑惑,我看了看四周,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他的讲解。
“狮身人面像我们先说到这,我们先说记梦碑,说到记梦碑就要先说到古代埃及文字的演变,古代埃及文字的形体的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1、象形文字:我们所知道的最早构成体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体系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 1890年代在onopolis(发音,因为我不知道这是埃及的哪个地方,只有如实地记下它的发音)发掘时发现的纳尔迈石板(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及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在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阿比多斯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尤今(发音,我没查到这个法老的文献)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而现代考古学判断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2、圣书体文字:为实用和方便起见,书吏又将象形文字的符号外形加以简化,创造了祭祀体文字。在早期,圣书体用于书写各种文献,出现在各种书写材料上,如纸草纸、石碑、陶片等等。随着新的书写体的出现,它的使用范围才逐渐局限于神庙和纪念性的建筑物上,成为装饰性很强的一种字体。这种字体刻画精致,有时还被涂上亮丽的色彩,书写方向非常自由(阅读时以人或动物面朝的方向为起点),而且还可以根据画面空隙的大小安排行文,决定词语的繁简。相比之下,写在纸草纸上的圣书体文字要相对简单粗犷一些。
3、世俗体文字:它是祭祀体文字的草写形式。与祭祀体文字对比,世俗体文字的连写形式更简单,已不具有图画特点,它的书写方向保留了祭祀体文字的传统。固定从右往左。
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的文字,深受希腊文、圣经文学的影响。”一谈到专业,候赛因眼睛更加明亮了,语言更加流利,虽然他的解释对于我们来说,过于专业,但也许这和我们这一次的沙漠之行有着很大的关系,是我们解开考察队失踪之迷的钥匙,因此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只有肌肉宋,我已经看见他在打哈欠了,被白法海一脚踩着,疼的直呲牙。
“圣书体文字有固定的缩写词组,其中还有一些拼合文字。为达到美观、匀称或表示对神与国王的尊敬,词语位置有时会发生变化,如“国王”、“神”等词通常都在短语词组的最前面。 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