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荆扉微笑着摇摇头:“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王安石,大概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赞他为千古一相,有人斥他为巨奸大恶。其中总离不开他所主持的熙宁变:道其成功者有之,言其失败者亦有之;道其远见卓识者有之,言其祸国殃民者亦有之。更重要的,也许还在于,因为变,他得罪了同时代几位伟大的文化名人:司马光、欧阳修、苏轼。。。他们都在文化史上立下了不朽的丰碑,这些受万世景仰的人物,都曾是王安石的朋友,也最终成了他的劲敌。但无可否认的是,王安石同样也是一位文化大师,他与韩柳欧曾三苏并列为散文八大家;他的诗,可能在那一代鲜有匹敌者;填词不多,但一曲桂枝香,也堪称绝唱。后来历经罢相复起相,起相复罢相的宦海沉浮,饱尝痛失爱子的悲哀,年近花甲,两鬓斑斑的老人,退居江宁。也许就在第二年的春天,写下了一首咏物的小诗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这株美丽的杏花,开放在水的中央。它灿若云霞,却只愿把仙姿投影在涟滟的清波之中;它向世界报告了春天的消息,它向人们宣告了自己美好的存在,却拒绝人们的接近与欣赏;它,是一株自赏的孤芳。它之所以选择孤独,理由在于,花儿总有飘零之日,在这里固然也会散作飞雪,却胜过那些开放在路边的花儿:为了博得路人的欣赏赞叹,难免在死后遭人践踏,零落成泥碾作尘。为了保全美好与清白,就得承受孤独。这好象一个悲怆的寓言,概括了古今士子共同的命运。然而,更为悲怆的是,王安石承受了那一份孤独,忍受了那一份寂寞,却没有得到普通的认同。这位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的志士,这位不娶小妾不坐轿子的丞相,这位通宵达旦焚膏继晷以读书的士子,这位永远只吃离他最近的一盘菜甚至在陪皇上钓鱼时吃光了钓鱼诱饵的思考者,并没有赢得普遍的景仰与追思。相反,由于他的对面,欧阳修、司马光、苏轼一个个光芒万丈,相形之下,作为敌人的他,形象便多少有些黯淡;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有些卑微猥琐。然而,这只是我们后人的错误印象。后来,在惊闻变法的最后一项成果,在他看来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免役法也被废除之后,他浩叹一声,带着无限的憾恨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朝野震动,已经缠绵病榻多时的司马光,也垂死病中惊坐起,一面赞他: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一面进言:介甫无他,但执拗耳。赠恤之典,宜厚v更新最快/
推荐阅读//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