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304年之新晋>第一七六章:两个盟友

司马虓在刘琨的帮助下,很顺利的就当上了冀州刺史。

现在的冀州很牛,管辖的范围相当于后世的半个多华北平原。在册人口有三十二万余户,是徐州的四倍。如果算上被隐匿的人口,整个冀州估计能轻松上四百万人。

不过新上任的冀州刺史,虽然是名义上的冀州老大。在这个世家实际控制各地的时代,司马虓也深深感觉无兵、无粮可用。

于是他又派刘琨去找北面的王浚,希望王浚能借兵给他去找刘乔报仇。好歹不久前他们两个还是事实上的盟友,曾经杀白马盟誓的铁杆。

他找来刺史府一个小吏,大概了解了一下冀州状况,主要是了解下哪几家最有钱。

他和刘琨孤身来到冀州,差点穷得要饭,和去年成都王的单车走洛阳差不多。现在他既然已经是正宗的冀州刺史,也该去世家那里打打秋风了。

从东汉刘秀建国开始,三百年来。新到一个地方,如果想尽快稳定统治,通过世家掌控地方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理,要做什么大事,找世家也是效率最高的。

他先是来到信都的大世家,张家。张家作为冀州首富,如果能得到张家的支持,将会事半功倍。

“张家主,你作为冀州首富,你看咱们冀州刺史府早已年久失修,你是不是该给冀州的世家们做个表率,出点钱粮本王好修缮修缮啊!”

张家主长得一副面慈心善的慈悲相,笑起来很是和善,可此时心里却在埋怨:哎!流年不利啊!温刺史前两个月刚修缮过,现在刚换个新刺史,又要修!你们刺史老人家下次来能不能换个新鲜点的理由?

不过想是这么想,却不能这么直说。虽然张家有点势力,不过在正宗的冀州刺史面前,那些势力只要人家想针对,也没什么值得凭仗的。

“小人虽薄有家资,然近年来年景不好,地里的庄稼也大多歉收。王爷您看这……”张家主一拨正常的哭穷走起,说起来都能很快进入悲伤模式,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司马虓向来就是个暴脾气,听得肝火的火焰上蹿下跳。不过现在既然是有求于人,也只能暂时把火气压一压。

尽量平心静气的说道:“张家主所说也是实情,本王在刺史府翻阅下面呈上来的呈情时,就看到平原国和乐陵国都有灾情。本王初到冀州,府库里都能饿死仓鼠了,还望张家主能看在两国百姓的面上,给他们捐助一口吃的吧!”

咦!这个王爷反应这么快?张家主只能在心里感叹:居然把咱的哭穷马上变成讨要钱粮的借口了。这可怎么是好,家里的钱粮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

上次温刺史来就要走了两千石粮食和钱二十万,结果才过去几天?这府库依然空虚,嗷嗷待哺的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要是过几天又换个刺史,自己还过不过日子了!见天被坑,坑到死算完吗?

哎!看王爷这个样子不拿点估计过不了关。于是张家主无奈道:“王爷,小人也知道王爷的难处。为了两国百姓,小人愿意出粮千石,钱十万。希望能解王爷之急!”

哎!要是在许昌,要是谁家只拿这么点钱粮,估计连他司马虓的面都见不着。现在自己忝着脸来上门要,才要到这么点,真是虎落平阳啊!但是现在人生地不熟的,有总比没有强吧!司马虓只能这样自我安慰。

“本王代两国百姓谢过张家主了。钱粮直接送到刺史府,本王还有要事,先告辞了!”他还得在有限的时间里走访更多的世家,没有时间耗在这里了。

“小人恭送王爷!”

然后司马虓走遍了信都大大小小十几个世家,总算凑够五千石粮食,钱五十万。他以前的那个暴脾气,都被这些圆滑的世家们磨成了没脾气。

只能在心里不断自我安慰,等以后走着瞧,等老虎发威的时候你们这群真小人就知道厉害了!哼!

……

王浚,字彭祖,山西太原人。生于公元252年,今年五十四岁。后世的太原王氏都是闻名于世的大族,王浚的太原王氏就是后世王氏的始祖。

他父亲王沈,做到了骠骑将军。前汉的霍骠骑知道吧?因为霍去病才有的这么一个官位,二品高官。位在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上。

按说生于这样一个高官之家,应该前途光明、意气风发才对。可是王浚是王沈的私生子,他母亲是由于经常出入王沈家,才意外的有了他。

在这个经过汉朝儒家强化了四百年统治的时代,很重嫡庶之分。王沈到死之前,都根本看不上王浚这个私生子。

公元266年,王沈去世。可是王沈无子,在王氏宗亲的决断下,让王浚承袭了王沈的博陵公爵位,拜驸马都尉。现在的驸马都尉可不是后世影视剧里娶公主的驸马,这个驸马都尉只是一个普通的官职,不需要娶公主。

那一年王浚虚岁十五,却在童年饱受白眼、欺凌后意外的继承了老爹的丰厚遗产。所以在王浚所知的历史里,原来的王浚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二世祖,除了好事,啥都干。

不过就这么一个人渣,却被东海王在洛阳重用。把他穿越前所知的历史里的那个洛阳搞得天怒人怨,最后311年死于石勒之手。

当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这么个破玩意儿后,很是懊恼了半天。不过想想自己的环境这么好,怎么能再走别人的老路呢?

从266年开始后,我们熟知的


状态提示:第一七六章:两个盟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