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304年之新晋>第四十三章:琅邪王断案(一)

先吩咐杨明,王府里王妃、荀夫人和老太妃那里各安排五个护卫随时跟随在身边,以策安全。

至于陈氏的那两个赌坊,现在护国兵都没成军,暂时还不能动,动就打草惊蛇了。

然后,关于今天早上囚徒所说的王善人的事,杨明把查到的向我解说了一番。这个王善人并非临沂王氏族人,至于祖上是谁,已不可考。他前半生都游手好闲,父母亲人相继去世后,更是成为开阳一霸,在城南的平民中小有名气。

不知道什么原因,五年前突然一夜暴富,在五年间做起来很多生意,有粮食、盐、铁及各类生活物资都有涉及,还在乡下买了十顷地。

这五年来他完全和以前的混混判若两人,完全没有听到过他有什么恶行,坊间流传的全是他乐善好施,帮助街坊邻里的佳话。

有人说他在五年前偶然救了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贵人为了回报他,给了他一大笔财富,他凭借着这笔巨款才慢慢做到如今这份家业。

杨明还拿来了那份约书的官府备案。内容如下:“今刘福借王新家粮种一斛,议定秋收后还粮五十斛,如逾期不还,年利翻番。”

约书为正式的契约书形式,当事人及见证人的签字画押俱全。只是约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还粮五十斛,那个刘福为什么说是说好的还粮五斛。

这五变五十,如果造假,确实比较容易,加个十,第一次写的时候预留点空间,也不好分辨是不是后面加上去的。

年利翻番以后,百斛和五斛的区别,一股浓浓的敲诈味儿扑面而来。如果是作假的,那他是怎么把官府的备案都一起改了呢?

“刘福家人有继续上告吗?”

“回王爷,小民小户人家,认识字的都没有,没法去告有钱有势的人家。遇到这种事,大多是认命了事。”杨明回道。

“去把刘福的家人请来,我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再安排两个人把约书上的那个见证人刘龙和王大善人都请来,这两个人先在外面候着。”

不多久,刘福的妻子、子女都来到王府。

“小人们叩见王爷!”刘福家人跪了一地,还有两个是五体投地的那种趴着。

“不用如此大礼,都起来回话,本王叫你们来是想向你们了解一下刘福借粮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尽量和气的说道。在后世,这一大家子人就如邻居般,现在却分成两个极端,一个高高在上,俯视着别人。

其中一个年长的妇人瑟瑟发抖的直起上身,声音颤抖的回道:“回,回王爷,民妇张,张氏,我的夫家刘福。”

“夫人不必紧张,在本王这里不用拘谨,平复下心情,慢慢说。本王不着急的。”看她话都说得结结巴巴,我又安抚她道。

“谢王爷,民妇好了。我们家去年借粮种的时候,当时说好的还粮五斛,如果延期翻番就是十斛。可是最后我家还了五斛,却被告官说还差九十斛。我们一家的救命粮全拿出来都还不清,如果全还了一家人只有等死了。这是当时的约书。”张氏说完递上约书。然后又说道:“后来我儿刘义看出来这个约书是骗局,但是我们夫妇没有当回事。”

看着这份平平整整,保存完好的约书。内容和官府备案一模一样。

“什么?你家儿子早就知道了这是个骗局?”

“是的,当时我们夫妇还去找过隔壁街一个读书人何京看过这个约书,但何京也说没问题,我们当时就没在意。最后到我夫家被告官了,我们才知道我儿当时说的是真的。可是那时候我们知道了也没用了,我们还不起,也斗不过王大善人。”张氏回道。

“呵呵!不只是刘龙,又来一个帮凶何京。杨明,派人去把这个何京也请过来。”

既然真相如此简单,只是别人欺他们不识字,看来也没有官府在里面做手脚,这就好办了。他王大善人不是会骗,会以势压人吗?在琅邪国,还有谁比我更有势?这种势是沾皇权神授的光,皇家王爷的天然之势。

不过以势压人之前还是要搞清楚这个契约的目的是什么。

“刘义在吗?”我向下面问道。

“小人刘义,见过王爷!”下面跪着的一堆人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抬头回道。

“你仔细想想,王大善人有没有向你们透露看上你家什么东西?可以作为不用还粮的条件。”从古自今的这些事,不外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请王爷容小人想想,好像王善人的管家曾经来说过,叫我家把地抵给他家,就可以不用还粮。但那是我家唯一的财产,我们拒绝得很坚决,他们以后都没有再提了。”刘义回忆片刻后回道。一段话说得流利顺畅,完全没有他母亲的那种拘谨。

“啊!小妇人知道了!”这时张氏惊叫出声,然后接着道:“最近几年王大善人家不断地收购土地。我家地周围的土地已经全变成王大善人家的了,听说有几家是家里出了什么变故,最后才把地卖给王大善人,他们都很感激王大善人呢。看来他们的遭遇都是这个王大善人在搞鬼。啊!可怜我夫家还被关在牢里,呜呜呜!”

“本王知道了。杨统领,有请见证人刘龙。”既然是为了他家那块地,那这个骗局就说得通了。

很快刘龙就匆匆走进来。

“刘龙,看看这两份约书吧,看下有没有什么问题。”我把两份约书拿到刘龙面前缓缓说道。

“回王爷,依小的看,两份一模一样,没


状态提示:第四十三章:琅邪王断案(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