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话说的好,养儿的人家热腾腾,养女的人家冷清清,女儿养到一百岁都是人家的,儿子好,养老送终就靠儿子哩。
金玲儿水桶腰,大盘脸,穿着一身翠绿色绸衣裙,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一把瓜子,说着
和她聊天的是对门卖茶水的王妈,今天生意冷淡,两个人便聚在了一块,闲唠嗑了
话是这么说,女儿要是出嫁到了那高门大户的,脚硬生下一儿半女的,那娘家人也能沾了光了。
王妈干瘦的身子,坐在一旁,说到,
老身还巴不得有了女儿呢,女儿是爹娘的小棉袄,你看我大半辈子就生养了一个儿子,现下还跟着主家在外面跑来跑去,大半年见不到了人影
金玲儿听了这话撇了撇嘴,将嘴里的瓜子皮吐掉,说道
你家哥随着主家在外面学个眉高眼低的,等过了几时,回来了将你这个茶铺摊接过手来,娶上一房媳妇,等个几年给你生个孙子,你啥事也不用干,就每天看看孙子,晒晒太阳,那可不是神仙似的日子。若是个女儿,嫁出去成了别人家的人了,一年回来看你两三次,你这么看,还想要女儿吗
王妈开了一个茶铺,还兼着给人说媒拉纤,或者谁家宅子里缺个丫鬟小厮的也拉拉线,嘴算是够能说的了,金玲儿的嘴也是不饶人的,所以两个人平时挺合得来,常常的凑到一块坐坐,金玲儿是乔家针线铺子的老板娘,姑娘小媳妇们做针线活,少了针,线,顶针的,都到这里来买,她嫁给乔大柱快两年了,前些日子刚刚生了一个儿子,生了儿子有了底气,在家里开始说一不二,虽然如此,但是仍然有不顺心的,那就是她嫁给乔大柱的时候,乔大柱是个鳏夫,前头娶过妻子,后来难产死了,留下了一个女儿,乔然,如今也十二岁了,半大不小正是长个头的时候,吃的粮食多,每天看到她心里就不舒服。
要是这么说呢,你说的也对,如今你也生了儿,也算是有了靠山了,大柱又是个老实的,今天一大早就看到他挑着担子出去了,你就等着享福吧。
王妈笑了笑说道。
哎呦,靠他那走街串巷的能挣几个钱回来,不过是打发他出去,别在家做了闲人罢了,乔然那个死丫头在铺子里盯着也就够了。
金玲儿能在乔家作威作福,也有这么一层原因,当初她嫁过来带了不少的嫁妆,就图乔大柱人长的不差,又听话。嫁过来之后给他用自己的钱开了这件针线铺子,
乔然丫头也是个勤快的。
王妈说道。
勤快什么,做个事拖拖拉拉的,一点也不勤快,要不然我能把我妹子从娘家叫来,帮几天忙,还不是因为这爷两个谁也不是个省心的,我生孩子坐月子都帮不上什么忙。
金玲儿说到
你说起你那个妹子,我倒是见过了好几次了,说话可是温温柔柔的,长得也秀气可人。每次见了我先问好,真是个不错的闺女。是叫什么来着?你看我年纪大了也容易忘事了。
叫金桂儿,我家姐妹两个,就这么一个妹子。
金玲儿回道
说起妹妹金桂儿,她外表上乖巧,实则不是个好想与的,从小到大,金玲儿不知道在这个妹妹手里吃过多少亏,她的娘也自小偏心这个老来的小女儿,只是命却不怎么好,好不容定下了个亲,男人却不怎么的得了个急病去了,金桂儿如今成了个望门寡,这次金玲儿生产,前后忙不开,就接了这个妹妹来帮几天忙。但是这些事情却不好和外人说起,金玲儿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
两个人又唠了一会,金玲儿看着时辰差不多了,抹了抹嘴说道
王妈你老在这里坐着,要晌午了,我回去看看去。
不再坐会了,王妈问道
不坐了,下次到我那里去坐坐。
金铃儿起身走去。
乔家的针线铺子就在王妈茶铺的对面,穿过马车就到了。
乔然正在低头做针线,一身素色的粗布衣裙穿在她身上却有些短小了。
今天有几个客人来?金玲儿走进来,开口朝着乔然问道
今天上午只有李大叔家的桂珍姐来过,买了一个顶针便走了。乔然一抬头,便看到她那黑白相间的大眼睛,声音清脆的说到
这生意可真不好做,金玲儿嘀咕道,对乔然说到,你去厨房,将我买来的蒸饺蒸了。
乔然听了放下手里的活,答应了一声便往厨房走去。
乔然手上把蒸饺放在笼屉,锅里加上水,烧起来,不一会,蒸汽便上来了
快点,还没有做好呢,你这个死丫头手脚不能快点吗?外面传来金玲儿的催促声
乔然翻了翻白眼,回答着,娘,还差一点,就快好了。
过了一会,乔然将做好的蒸饺放在盘子里端了出来,看到金玲儿正在柜台查看账目,金玲儿翻了翻,只是做做样子,防止乔然偷偷把钱藏起来,看着横横竖竖的字,她哪里看的懂,眉间不由得皱了起来
娘,你的蒸饺来了
乔然端到过来,放在金玲儿面前
你放在哪里呢,没有看到柜台上都是账本什么的,万一弄污了,你看我怎么收拾你。你看你这个不醒事的,还不给我拿走。
金玲儿说到
乔然暗自深吸了口气,将盘子拿到旁边的桌子上,没有办法,她要在金玲儿手下讨生活。
金玲儿翻了一遍,便做了下来拿起筷子,没有吃,却开始数碟子上的个数,我买了三十个,这里只有二十八。金玲儿数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