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呆呆地望向窗外。
旁白:又是一夜,宝玉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可是仙凡路隔了。
贾宝玉呆呆地望着窗外叹息说:“仙凡路隔啊!”
旁白:这日晚间,宝玉回到自己屋里,见宝钗想到自己夜里遇仙之事,未免赧颜抱惭。
薛宝钗羞涩地对贾宝玉说:“你今夜还在外间睡去罢了。”
也就是说此处的贾宝玉和薛宝钗实际上可能是同一个人。
贾宝玉说:“里间外间不都一样么。”
袭人说:“罢了,这是什么道理?我就不信这外间睡得这么安稳。我给二爷拿铺盖去!”
说着袭人就离开了。
旁白:宝玉负愧,欲安慰宝钗之心,宝钗恐宝玉思郁成疾,不如假以词色,使得稍觉亲近。以为移花接木之计。
之前作者提到过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典故,当时我们认为是一个人代替另一个人,而此处似乎不是这样,薛宝钗和贾宝玉都是同一个人。那么也就是说所谓的“花”和“木”实际上是一样的。
那之前分析“花”等同于“魔”,而“树”等同于“鬼”,此处又说花和木一样,那木和树实际上也一样,那么也就是说此处的“移花接木之计”指的可能是“魔鬼之计”。移花接木不就是作者之前提到的成语“借尸还魂”吗?
那么对应的,也就是说“移”等同于“借”;“花”等同于“尸”,“接”等同于“还”;“木”等同于“魂”。
这里还提到了一个成语——假以辞色,指和颜悦色地对待。但是此处貌似出现了一个错别字,本该是“辞”,此处却说“词”。
薛宝钗拿下耳环,放在梳妆台上,在梳妆台前坐下,又拿了一遍耳环并放在梳妆台上。
也就是说此处贾宝玉站在这里,薛宝钗两次拿耳环,实际上可能已经过了一天的时间。因为是倒着写的。是薛宝钗早上先戴上耳环,晚上再拿掉的经过。
在灯下,薛宝钗照着镜子,又把自己头上的饰物一个个拔了下来。
但是薛宝钗拔到一个玉钗的时候,却怎么也拔不下来了。
贾宝玉走上前帮助薛宝钗照着镜子拿了下来,两个人相对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