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隋风烈>第六十三回 晋燕两军初结盟 突厥兵月夜暗渡

柴绍将制作羊皮筏的渔夫全部留下后,又和沙钵略汗就战后利益分配上再次确认了下,随后便带着李世民和几个随从东返晋阳了。但通过两来的观察,李世民逐渐由最初的好玩开心变得越发郁闷起来。

“姐夫,我们都是汉人干嘛要帮着突厥人打汉人?”李世民骑着马跟在柴绍身后,声嘟囔着。

“唉!姐夫也不想这样啊!但为了自保也不得不为之,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柴绍心里也觉得异常别扭,特别是看到突厥军中那些野蛮无比的大将们,这要是放他们进入河套平原地区,无异于纵虎趋羊,将给汉人带去无尽的灾难。但身为晋阳门阀之后,又不得不为了自身利益暂时舍弃大家保家。毕竟自己岳丈这边受到的排挤和打击越来越大,加上朝廷的不信任一直存在,若不趁乱做大势力,最后只能被消灭。但这些浅显的道理还不到该让李世民知道的时候。

“姐夫,世民真不该跟你羊皮筏的事情,那些突厥人实在是野蛮民族。以后世民长大了一定要将他们驱赶回北方草原。”

“世民啊!你要能这样想就对了。”

河东潞州府衙。

出于对友军将领的礼貌,霍县丁彦平派出了一名中军副旗牌拿着令牌随王宣等几人一同赶回潞州,同时也顺便将霍县的备战情况报给大司马裴世矩。因有晋军军官的开路,王宣等人很快便抵达了潞州府衙。

见过河东主官大司马裴世矩之后,王宣也将在晋阳所见所闻向裴世矩、刘文静作了简单描述。原本以为裴世矩等河东大员会因此感到紧张,却不想这二人听了后竟是一阵讪笑。

“两位大人,种种迹象均表明唐公李渊暗通突厥,置我五原城不构也罢了,其亦有可能放开一条南下之路,放突厥骑兵直击河东地区,还望大人早作打算为宜。”王宣不解的提醒道。

“呵呵!多谢王将军好意。对于李渊与突厥私下媾和一事,我河东早有防备,将军在霍县应该看到了我军随时都在做着出击晋阳的准备。若是李渊派兵或是放突厥南下,我共计有霍县、蒲县、介休和太行山西麓4处人马,不下15万精锐大军予以回击,一举夺了他晋阳城都有可能,故此,李渊并不敢作出有违常理之举。”裴世矩笑呵呵的着。

“既如此,能否请大人出兵攻击突厥军侧翼或是断其粮道?”王宣又问道。

“不可,我河东晋军出击必经过李渊属地,那李渊必然阻隔我军北伐。再,无大隋朝廷旨意岂能擅自动兵去到唐公那里。”刘文静赶忙反对着。

“可惜呀!晋王殿下拥兵数十万竟然无法用于守护我大隋江山之上,任由突厥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岂不痛心?”

“呵呵!王将军差矣!我主晋王乃是大隋皇子,面对鞑虏入侵岂能袖手旁观。虽我主现在涿郡北平王那里作客,但早已命晋军白马义从营2万精锐出阴山山口,从突厥身后直击其哈尔和林牙帐了,我主为此番行动取名为“大漠斩首计划”,估计不久将有消息传来,那时五原之危立解,突厥鞑子必败。”完,裴世矩抚着银须微笑着看向王宣。

“啊!莫不是重演汉时霍骠骑千里奔袭匈奴王城之举?若能成功将是本次我大隋与突厥一战的首功啊!末将佩服之至。”王宣一脸惊喜起身忙对裴世矩和刘文静二人深施一礼。

“好了,王将军先不必急着返回五原,现在五原城已被突厥四面围定,你这几人也无法回去,不如就在潞州等待我伍云召将军捷报到来,待突厥兵退再回不迟。”刘文静也微笑着搭礼道。

“恭敬不如从命,末将就在馆驿中等待捷报到来。”

随后,裴世矩便命府中吏引王宣等到潞州馆驿休息。送走王宣后,裴世矩和刘文静二人又商量起另一件事来。

“肇兴先生,依你看来主公本次拜访北平王罗艺是为何意?你涿州军情处可有消息过来?”

“司马大人,主公大才,这河东一郡之地岂能容得下巨龙腾飞?主公早将眼光看向了整个大隋下了,根据我军情处涿州千户王懿报回的消息,呵呵!这燕云之地已在主公掌心了。”刘文静抑制不住兴奋,笑着对裴世矩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这么来,大隋全境除洛阳、济南、晋阳、南阳和汉症益州之外已尽归主公之手了。如此大地盘和众多人口需要管理,看来我这河东皇家书院又得扩招才行了。呵呵!”

“是啊!呵呵!呵呵!”二人不由得在府中纵声大笑起来。

就在河东这两位大员纵论下之时,杨二正在和房中的三女续讲着昨夜未能讲完的《聊斋故事》。通过这段时间和北平王罗艺夫妇的沟通,罗艺在夫人秦氏的鼓励下基本和杨二达成了互助互帮的共识。当然总前提有一个,那就是杨二确保能够登基为帝。此外前提还有两个:一是,保留北平王称号且可世袭,但军队将接受中央改编归于国家;二是,两家联姻。

在杨二眼中看来,这罗艺其实就是后世的农民思想,一门子想的就是如何确保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并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野心。在杨二当面作了一番口头保证之后,秦氏先就笑眯了眼,随后罗艺还有什么不从的?只是为稳妥起见,在其暗示之下,杨二直接给这二老立了个书面字据。

这样一来,杨二此行涿郡之意完全达成,但因罗成未回,一时也不便离开。现在杨二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盼着伍云召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回 晋燕两军初结盟 突厥兵月夜暗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