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秦汉之建国路>第515章 五铢钱(三)

第515章五铢钱(三)

自南越国藩属之后,汉帝国与南越的海上的贸易又日渐兴盛起来。从番禺-钱唐-黄县-蓟县-营口的海上商贸路线得到确定。从南越来的香料、珠玑、漆器用料以及蚕丝,输送到汉帝国各港口。

同时,匈奴与东胡的兽皮、牛马羊牲畜、汉帝国的谷物,也通过这条海上商路,运往南越。

公元前194年,汉帝国也好,南越国也好,都无心开启战事。汉帝国忙于在蜀郡严道铜矿大肆铸造五铢钱,发往市场,正式废除榆荚钱。

自然粗暴废除榆荚钱,是相当扰民的行为,弄不好还会造成动乱。刘辟非采纳公孙援的建议,采用兑换制。

半两钱重十二铢,五铢钱重五铢,榆荚钱一株不到。民间所藏的半两与榆荚钱,可按照一定比例在有司进行兑换。民间不得再使用除五铢钱以外的铜币。

公孙援又建议,官府在收复口算时,可仍然接受半两与榆荚钱,按照比例进行等价,如此,可防止不法商人与官吏,从中贪墨渔利,苦害百姓。

公孙援的建议得到了刘辟非的赞赏,刘辟非赏赐公孙援长安城府宅一座,嘉奖公孙援爱民之心。

财政本就是公孙援的强项,如今既然明白了大将军的心思,公孙援办起事情来,自是行云流水,干脆利落。

南越国方面,则在今日的珠三角一带,大肆推广“桑基鱼塘”,南越百姓用从辽东购买的铁农具,南方土壤本来难以开垦,但随着铁农具的推广,改造土地已经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南越百姓挖掘水塘,垒高土坝,种植桑树苗。为了增加规模,赵佗让吕嘉将大量西瓯族人迁徙到了珠三角一带,赐给他们土地,农具,让他们或转猎为农,或转猎为渔。

整个中华大地的生产力仿佛都被激发了出来,百姓安居乐意,荒废的村落也有了人烟。

但在这和谐的景象中,却也要不和谐的一面。

随着五铢钱的推广,刘辟非颁布法律规定,凡在汉帝国境内经商者,不得再使用五铢钱意外的铜钱。为了安抚南越,刘辟非还派人给南越送来了人钱模,允许番禺官方铸造。

之前,南越国大肆铸造榆荚钱,从汉帝国采购铁矿、谷物,赚的盆满钵满。可铸造五铢钱,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南越国要与汉帝国做生意,船只停靠交税,需要大量的五铢钱。

前194年末,吴淞上报赵佗,运往辽东的几十万榆荚钱,被当地商人拒收。据当地商人所说,之前仍有商人为了扩大市场,仍然愿意接受榆荚钱,作为货币。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榆荚钱还可以被农夫用来抵值交税。也就是说,榆荚钱其实仍然还可以充当货币使用。

这位聪明的商人最后被人揭发。本来按照刘辟非颁布的法令,不过是剥夺家产,但最终这位商人以叛国罪被诛戮于市,一家老小被贩卖为奴。之所以是叛国罪,却是因为他从事海上贸易,所得榆荚钱被认定来自南越。

若任由这位商人搞下去,大量榆荚钱仍继续流入汉帝国,必将阻碍刘辟非推广五铢钱的进度。这位辽东太守体恤上意,将其案子树立为典型,目的便是警告辽东的商人,不得再使用五铢钱以外的货币。

五十万榆荚钱有被迫运回番禺。这些钱,本是南越用来购买大量铁器所用。如今又运回番禺,一来一回,光运输成本便是不菲。

赵佗看了吴淞的公文后,只得叹息一声,命人将五铢钱的钱模送往铸钱工坊,让其按照五铢钱的钱馍另行铸造钱币。

历经一年时间,刘辟非以推广五铢钱的方式,杜绝了赵佗滥伐铜钱从中牟利的可能。

前193年春,赵佗按照惯例,前来军港,检阅水军舰队。在经过民用码头时,赵佗看见十几艘齐式商船之上,运输大批神经杉木,正准备离港而去。

赵佗询问吴淞:“是谁要购买大量的杉木?”

吴淞犹犹豫豫不知道如何作答,旁边的吕嘉站出来道:“是汉军的水师将军林溪采购。”

听到“水师”二字,赵佗神色一紧,问道:“汉帝国也在扩充水师吗?”毕竟,杉木是制造船只的大宗材料。

吕嘉道:“林溪虽然已建造商船的名义另行采购的。但却瞒不过臣的眼睛。臣王田横岛上派去过密探,密探回来后,告诉臣,林溪已经将田横岛修建了大量船坞,所修造船只,都是楼船。如此看来,汉帝国还在防着我们一手。”

赵佗吩咐吕嘉道:“速让人打探清楚,如今汉军水师有多少楼船,多少战舰?水军多少人?我有一个准确数字。”

吕嘉说的消息让赵佗震惊不已。在这之前,南越国的发展蒸蒸日上,让他一直沉浸于海权强国的美梦中。但如今他从恍然明白过来,在南越国快速发展的同时,汉帝国也在急速的恢复着元气。

而且,汉帝国也一直没有忽视来自海上的威胁。他明白,只要汉帝国没有忘记海洋,南越国海上强国的梦想,终究是一场泡影。

好在,接下来检阅南越水师,让赵佗多少有了些安慰。赵佗购买的铁器中,却也将大量铁农具熔铸成为兵器。水军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充,短短一年时间,如今南越战舰的数量扩充了一倍。水师昼夜训练登陆作战。

赵始辞别父亲,登上旗舰,开始了演习。只见楼船之上,弓弩手不着盔甲,各自站在船舷两侧,船上装备了大量的长矛手、戟手,剑士,皆穿皮甲


状态提示:第515章 五铢钱(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