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开始调动大军,准备拿下燕国和楚国了吗,果然等不及了啊,燕丹死了,又来诈死这一套吗。”秦时明月世界,百越,看着手里最近发生的关于下大势的情报,佐助微微摇了摇头。
在佐助看来,嬴政一统下的步法完全可以在放缓一些,慢慢来,如果继续僵持下去的,最终燕国和楚国肯定会不战自溃的,原因很简单,双方的政策差太多了。
战争影响的可是下大局,嬴政这边,在佐助的帮助下,物价一直非常的平稳,粮食供应也充足,但是燕国和楚国那边不一样了。
那怕世家拿出了不少粮食,物价也在飞涨着,税收,劳役方面也是不停的在加,燕国和楚国都不敢对贵族,世家出手,那么这些东西最终落在谁的头上,可想而知。
这些增加的东西,都落在了平民百姓的头上,楚国那边还好一些,燕国那边在晏懿这个大将军的统治下,可谓是怨声载道。
可惜就算在这种情况下,燕丹还是不敢造反自立,只能眼看着燕王和晏懿把燕国带入了深渊。
至于荆轲刺秦的事情,在佐助介入之后,根本没有发生,不是谁都能够带着武器来到嬴政的身边的。
实话,佐助一直对荆轲刺秦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匕首藏在地图里的事情,一开始佐助认为这非常正常。
但是随着他居于高位之后,就发现这根本不现实,所有下面献给上面的东西,都是要经过多重的严格检查的,就连吃的东西都是如此,更何况一个地图。
嬴政或许心大不在意,但是下面的人可不会这样,这可是一个失误,最少是夷三族的罪责啊。
就算需要走一下形势,地图也肯定会被宦官等人收起来,在上朝前才会交给使者。
没有荆轲刺秦,其他人刺秦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嬴政一生受到的刺杀多了,不是每一个刺客都可以如同荆轲一样青史留名的。
嬴政进攻燕国的借口很简单,一如原着,那就是燕丹参与了秦楚之战,给秦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现在只要燕丹的人头才能平息秦国的愤怒。
正常人都不会相信这样的法,不过燕王那边还是相信了,派人去拿燕丹的人头,交给了秦国,然后被秦国以人头是假的,发动了进攻。
虽然秦国的大部分军队在楚国那边,秦国进攻燕国的军队没有燕国的军队多,但是就算这样,燕国也是节节败退,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是数量。
更别因为燕丹死去的关系,燕国根本没有可以抵挡秦国的机关兽呢,在加上蒙恬可是比晏懿强了不知道多少条街,燕国不输才怪。
秦国能够一统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士兵比六国的人拼命,因为军功制度的关系,秦国的士兵每次战斗都是奋勇向前,那怕战死了也可以得到一个家人被照鼓机会,但是六国就不行了,普通的士兵无论有多大的功劳,最终都会变成上面的功劳,不要升官的机会了,能够得到一些赏钱都是幸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六国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在加上佐助的洒传单计划,基本上秦国军队所过之处,投降的一大片。
秦国可是成也军功制,败也军功制,因为秦国使用的人头换军功的制度,所以战斗的时候很少留下俘虏,都是赶尽杀绝,你这边要赶尽杀绝,对方就算无心战斗,为了自己的生命,也会拼命的。
更别有人杀良冒功了,在从佐助这边得到大量的资料之后,嬴政就开始着手改变这种军功制度了,在加上佐助那学习先人洒传单,宣传投降不杀,还会有土地种等等优惠制度,有活命的机会,对方也就不想拼命了。
事实上关于当年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的事情,其实不只是白起想要让赵国自此一蹶不振,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手下需要人头来当军功,那个时候秦国的军功只认人头。
降军一项都是非常难以处理的问题,在战场上杀死敌人,无论杀死多少都没有人追究,这仿佛是约定成俗的规矩,但是在战后,怎么处理降军,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直接全部杀了,太有伤和,看看白起的杀神名号,如果他是战斗中把这四十万人杀了,绝对没有人叫他杀神。
不能杀,养着又太浪费粮食,放,更不可能放了,开玩笑,好不容易才把敌人打败,俘虏列人,放了,等这些俘虏回去之后,又成为敌人了。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杀了其实是最符合利益的。
不过这种事情,白起可以做,嬴政不可以做,个人可以杀伐果断,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是不能这么肆意妄为的,就算是佐助,在其他世界,杀伐果断,在百越也不好明面上随意杀人,这是秩序的问题。
当然了这些降军也不能放,那么怎么处理这些人呢,自然是去当劳役了。
万里长城,直道,渡河,等等工程,这些都是需要人手来完成的,当然了,因为佐助的关系,嬴政对这些降军,不可能像历史那样太苛刻了。
而是采取怀柔的态度,并且还会提拔一下降军里的人,当管事的,或者放回家乡,等等手段,来分裂这些降军。
没有墨家支持的燕国,很快就被蒙恬率领的黄金火骑兵歼灭了,晏懿和燕王都没有能够逃掉,晏懿随后就被公开处刑,晏懿在燕国可是非常不得人心的,秦国的举动,在加上名家的宣传,燕国这边表面上恢复了平静。
燕国被占领之后,秦国立即加大了对楚国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