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奋斗在汉末乱世>第197章 东瀛封王建国
多内容。

张昀要求四位国王把文件带回去,向族人宣读,并得到族人同意。

封王仪式非常隆重。

地点设在阅兵场。

在高台上摆放桌子,四位国王排队站在一侧,张昀和陈英并肩端坐宝座。

张弘主持仪式。

四个家族的人集中在四个区域。v手机端/

在寿春附近张昀的部将们在台上坐着观礼。

张弘首先宣读演讲稿,介绍四位国王的履历,说明四位国王的功绩,阐明张昀册封他们为国王的恩德。希望他们不辜负张昀的期望,到达东瀛后,能够励精图治,把封国建设好。要求四位国王向张昀起誓,永不背叛。

四位国王来到张昀面前一起跪下,跟着张弘宣读誓词。

四位国位正式签署文件。

张昀轮流给他们戴王冠,授权仗和大印。

仪式结束,张昀讲话。

张昀充分肯定了四位国王建立的功勋,希望他们务必把东瀛建设成大汉的东瀛,要勤于政务,关心子民,把王国建设成为人间乐园。

张昀此举极为高调,根本没有把朝廷放在眼中。分封四位国王如此重大事项,张昀甚至都没有知会朝廷。

在张昀看业,征服东瀛,与朝廷无关,动用的军队都是自己的私兵。现在的朝廷,由曹操掌控着,在张昀看来,向朝廷征求意见,就等于向曹操征求意见,这种事情张昀不愿意干。

张昀控制区域占据了大汉半壁江山,实力之雄厚,无人能敌。张昀在洛阳第一次见献帝时,献帝赋予了张昀过大的权力,不仅赐予符节和节钺,而且授张昀特权。张昀持符节节钺,代表献帝亲临,不必经献帝的同意就可以发兵镇压叛军,斩杀其他持节反叛重臣。不必经献帝的同意,可以任免各级官员。张昀所说就是献帝所说,张昀实施的措施就是献帝实施的措施。这是献帝在朝堂上对着文武百官的面授予张昀的特权,张昀既然有特权在手,哪还用征求献帝的同意?

献帝是在特殊背景下,授予张昀的特权,当时献帝刚刚东归,他对曹操害怕得不得不了,张昀到后,把张昀当成了救命稻草,当时只要张昀提出来,献帝给他更大的权力都是肯定的。在目前这种状况,献帝自身都难保,张昀做什么,他都不会管,再说了,想管也管不了。

所以,张昀现在如此操作,具有法理依据,至于朝廷知道后,会怎么想,张昀就不管了。

反正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做,成立大汉西域邦时,张昀就这么干了。

张昀在寿春举行赐封四位大汉东瀛邦国王之时,曹操在朝堂上,面对满朝文武,大肆攻击张昀,说张昀不经朝廷同意擅自成立大汉西域邦,赐封马岱和香玉公主为国王,僭越天子权威,犯下诛九族重罪。现又在寿春成立大汉东瀛邦,一下子赐封了四位国王,这是罪上加罪。曹操建议献帝,下诏责备张昀,并号召天下诸候共讨之。

曹操是奸诈之徒,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献帝重重叹气说:“朕曾赋予他特权,责备无据。九州已二分,谁能征讨?封国在异域,虽有僭越,但毕竟是在为大汉开疆拓土。”

曹操盯视献帝的眼睛,说:“张昀只是骠骑将军,淮南国封王,可他俨若二主,寿春仿如朝廷,所谓特权只是陛下一时之言,并无诏依。现可明诏天下,收其特权,责其僭越之罪,号天下之兵,共讨之。”

在曹操心中,张昀已是他接下来不得不直面对象,张昀既然暴露出了弱点,他决定紧抓不放,以此为突破口,对张昀展开攻击。曹操虽然新败袁绍,实力仍然极其有限,即使面对荆州刘备的进攻,他都捉襟见肘,无法集重兵抵挡。袁绍集团仿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袁绍二子袁尚袁谭的纸面实力竟然远胜于曹操,袁绍这二子假如能精诚团结,用心经营,甚至还存在反杀曹操的可能性。

曹操不得不认真应对,哪有余力抽调兵力和张昀打仗?再说了,袁绍集团力量又怎么能和张昀相提并论?现在的张昀已具备同时打赢两场打仗的能力。曹操之言目的昭昭,离间献帝与张昀,想把张昀打成袁术,从而激起天下共愤,人心背离。至于讨伐张昀之梦,曹操不敢做,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曹操气势汹汹,言之凿凿,曹操之意献帝心知肚明,打死献帝都不可能下诏责备张昀,号召天下之兵讨伐张昀。献帝与张昀有密约,献帝在皇宫卧薪尝胆,张昀在外为献帝打拼天下,张昀只要不象袁术那样僭越称天子,事情做得再出格,他都能容忍。天下诸候全都割据,谁会把朝廷和天子放在眼中?哪一个诸侯不是自己任用官员,私养军队,随意攻伐?

献帝决定站张昀一边,力挺张昀。

献帝不敢正面迎视曹操的眼睛,把脸转向一侧,看着朝堂下文武百官,说:“张昀西征,平定关中西凉,收复并州和西域,安抚住南匈奴、羌、鲜卑,使西北方向安定,此功当可耀日月。在极西地区建立大汉西域邦,虽有僭越之嫌,但却是开疆拓土,打通中原与波斯商道。现张昀派兵攻打东瀛,是大汉梦想之举,能张显大汉武威。张昀用兵,在内平定叛乱,对外开疆拓土,朕假如下诏责备,岂不会寒了张昀之心?假如诏天下之兵征讨,你曹操能讨伐,还是刘表能讨伐?朕以为为安抚张昀,宜表彰,而不宜责备,宜助力,而不宜征讨。张昀为大汉柱石,假如柱石倒折,大汉必亡。众


状态提示:第197章 东瀛封王建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