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言情总裁>女皇的后宫三千>055追封之事

永熙帝生父还活着的流言很快便传进了朝中的不少大臣的耳中,不过介于这件事影响颇大,在永熙帝没有表态之前,大多数大臣都选择了沉默,当做什么也不知晓,然而大多数毕竟不是全部,朝中还是有人觉得应该将这件事给拿出来说说,譬如说御史台的御史。

御史台在大周的官员体系当中算得上重要的机构,有监察弹劾百官失当言行,规劝君主的过失之权。

在前朝之时,御史台是个极为重要的机构,因为其掌握监察大权,一般官员都对其十分畏惧,甚至有当丞相空缺时,经常由御史上丞接任,然而却也因为御史台的权利过大,出现了不少乱子,以致到了最后,每当上朝,必不可少的便是御史的弹劾劝谏,以致朝堂更是不稳。

大周建朝后,太祖皇帝虽然留下御史台这一机构,但也是想多一个监察百官言行的渠道而已,至于上谏这一部分,也不过是做做摆设。

新朝建立需要的是立威和说一不二的强势,否则许多有用的政策也实行不了。

之后的圣祖皇帝和太宗皇帝虽然开始重视御史的上谏,然而当帝皇的决策和御史的谏言出现了相悖的之时,多数情况下,皇帝都会忽视谏言,该做什么便做什么!

先帝当年执意要西南临淮城修建防御工事一事便也遭到了御史的强烈反对,甚至有御史准备以死相谏,然而最后先帝还是执意下旨去做。

因而御史的权利看似很大,但却也是好看而已,实际根本便没有什么实权,这件事便是最好的例子。

虽然实权没有多少,但是鉴于大周历代皇帝对御史台的御史却也还是比之一般官员更为的厚待,且御史监察弹劾一权利却也是得到了很大限度的发挥,因而让其成为了朝中有心拉帮结派之人必须拉拢的目标之一,先前宁王瑞王乃至蜀蓝风水韵云在朝中都有站在她们阵营的御史。

永熙帝登基之初,宁王也曾利用御史给她使过绊子,所幸如今大周的御史不如前朝那般权利声望过大,永熙帝也不至于被几个人动动嘴皮子便失去了皇位,但惩处御史始终是于帝皇的名声有碍。

而御史台经过了先前那些波折,在朝中的影响却也没有先前三朝那般的有用。

至少不算是得永熙帝的看重。

在永熙帝看来,御史之所以比之寻常官员重要,那是因为她们拥有一颗刚正不阿不偏不倚的坚韧之心,可以公证客观地看待百官和君王,可是若是这颗心失了中正,或者染上了那一派别的痕迹,那这些人便只能添堵不会有任何的建树,甚至会成为有心之人手中对付自己的刀子!

因而先前不管是瑞王还是宁王或许蜀蓝风水韵云都曾经利用过了御史,这让永熙帝对御史台的影响显得极为的差!

若不是御史台的确还有存在的必要,她早便下旨撤了这个机构。

御史台设御史上丞一名,从一品官职,掌管御史台,其下设两名左右御史中丞,二品官职,御史中丞之下便是御史,从二品。

而御史却又分上谏与下察两部分。

上谏便是向帝皇谏言,规劝君主过失望其改变不当的言行和决策,由左御史中丞负责掌管。

下察便是监察弹劾百官言行,由右御史中丞负责掌管。

经过了新帝登基之时的一连串风波,御史台如今可以说是人才凋零,原本有上百人的御史台由于各种原因如今便只剩下那般十来个,而御史上丞以及左右御史中丞的位子都空缺着,暂且由礼部监管着。

待水韵云之事结束之后,也曾经有御史上奏永熙帝希望永熙帝补齐御史台的空缺,只是当时永熙帝正是需要独立专行的时候,便将折子留中不发,只是让礼部先行监管的,也正是因为永熙帝的这个举动,让御史台的一众御史尤其是曾经投过宁王或瑞王甚是水韵云阵营的御史便更是人心惶惶,担心永熙帝秋后算账,请辞的折子纷纷呈上了永熙帝的案桌之上。

永熙帝倒也是干脆,要走便放人,要出去御史台的不正之风,便只有彻底清洗一遍,然而她却不想亲手处理落得一个秋后算账的名声,便只好用这等方式,让那些心中有鬼之人自个儿离开。

这便造成了如今御史台职位空缺许多的原因。

可以说,如今还能留在御史台的基本上还是刚正不阿的。

而今日早朝上第一个毫不避讳地提及关于永熙帝生父还活着之流言的御史却是前任的御史上丞,此人命刘沁,已年过六旬,乃圣祖皇帝最后一届春闱的榜眼,也算得上是三朝元老,而她之所以由从一品的御史上丞便降职成了从二品的御史却也并非因为瑞王等人的事情,而是因为先帝废太女一事。

当日废太女谋害先帝不成反被擒下,先帝一怒之下下旨废黜太女,当时朝中百官绝大多数选择了明哲保身,唯有当时的帝师雪千醒和御史上丞刘沁开口为她说话。

而与雪千醒只是求情不同,刘沁极力反对废黜太女,言行刺一事定有内情,恳求先帝再一次彻查,然而当时先帝并没有接纳刘沁之言,甚至斥责她与废太女有私,方才会为废太女辩驳,当场便将她由与御史上丞降为普通的御史。

刘沁与废太女有没有私交永熙帝不知道,不过她倒是挺欣赏她敢作敢为的性子,更重要的是,据她的暗查,她并没有介入之前瑞王等人的派别之争当中。

永熙帝想,或许这也是为了先帝只是降了她的职而没有撤


状态提示:055追封之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