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言情总裁>雍正小老婆>第九百五十九章 睿宁三年

感谢fu2719、aielle、h、89854652186、星月飘萍投的粉红票,谢谢亲们的支持和鼓励!

----------------

清西陵泰陵,高吴庸没事干就练着剑,要么就在泰陵干坐着,一整天也就这么过了。守陵的日子是孤寂而漫长的,但高吴庸却不怕这孤寂,他这一身入宫后,自跟随着胤禛就为胤禛而活似的。如今胤禛走了三年了,高吴庸还是日日守着泰陵,从没有出去过。

京中的消息,粘杆们都会报给他,自胤禛离开,高吴庸手上的权力一分为二,一半留给了当皇帝的弘策,一半则给当皇太后的耿精灵,粘杆的重点使命就是保护着耿精灵的安危。

高吴庸自然是跟着耿精灵这一边的,所以每天都会例行一日地把宫中的情况,还有耿精灵的情况跟胤禛的陵墓汇报着,也不管胤禛是否听的懂。若是有人过来,看到这样的高吴庸,一定大为惊奇,高吴庸可是从来没有这么多话的。

和高吴庸一样孤寂守着的还有圆明园的苏培盛,胤禛离去后,弘策是想留他们的,可是高吴庸和苏培盛都没有同意,也不想再进宫了。就如李德全一样,留畅春园的养老,守着康熙生前的一些回忆。

睿宁元年冬年,李德全便在畅春园去世了,侍候过康熙的老人也终离开,弘策命人把李德全安葬在清东陵的附近,也成全李德全对康熙的一片忠心。

此时,苏培盛和高吴庸也是有这样的心思的,一辈子都追随着主子,主子离开了。到他们死的时候,若是能葬在主子陵墓的附近,也和李德全一样得偿所愿。

“主子,如今已经睿宁三年秋了,娴妃怀了龙种,明年惺子也要出世了。和亲王、端亲王于明年春天大婚,和亲王娶的福晋便是副都统吴札库氏五什图嫡女,端亲王娶了欣荣郡主的女儿,奴才虽然没有见到,但听说和亲王、端亲王亲自向皇太后求娶的。定是佳偶天成了。”

圆明园中,苏培盛跪在胤禛的画像前,絮絮叨叨的。把宫里的情况汇报着。

就如他所说的,中秋宴当天,那拉景娴被爆怀孕了,这自然是新帝上位的第一件大喜之事。由于弘策要守满三年的孝,登基三年来。不过是到后宫走一圈,看看孩子就离开了。

现在秀女虽然入了宫中,但弘策也很少去碰,在女色上更淡了些。众人自然拿着弘策和胤禛作一番比较,更是觉得这对父子在女色上面很是相似,心思更多的是扑在政事上。

皇帝勤政自然是大清百姓之福。弘策当了皇帝之后,对政事投入了十分的热枕,一开始虽然事情有些繁杂。难题也多,一些大臣们自然也有倚老卖老,暗里给新帝出难题的。但他们也太小瞧了弘策了,毕竟活了两世,上一世贤王。这一世又监国,弘策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得心应手。

皇帝和朝臣虽然是君和臣的关系,但当皇帝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朝臣这么多,才学、计谋、心计等等都并不差,君强则臣弱,臣强而君弱,面对这么多的朝臣,除了爱国之外,大家都有自己的私心,所以皇帝和朝臣之间也是斗志斗勇的。

虽然这三年来,弘策觉得自己已经适应了,但每天要应付着朝臣,萝卜加大棒政策,捧这个打压那个,或者把平衡术熟练的运用起来。

治国之道并不只是仁和就可以的,该狠厉的狠厉,该果断的时候果断,一味的仁和只会让臣子觉得皇帝弱了。康熙主仁政,施仁德,晚年治国手段过于仁和,胤禛则少了仁,更多的是铁血暴力解决,再加上抄家名声,胤禛让朝臣更多的是惧怕。

到了弘策这里,他分析了历代君王还有康熙和胤禛治国的优缺点,再结合着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仁治与法治纳为治国良策。

所以弘策上位的,名声很快就显起来了,朝臣们自然是乐见的,但很快也发现了,弘策这位皇帝也不是吃素了。

胤禛在位的时候,大力地整治贪官污吏,肃清了大清官员的不良风气,所以弘策上位后,更多的把精力放到了国防一事上。

短短的三年间,弘策都对边防加大力度地防卫,特别是海关这边,弘策都盯的很紧,严禁鸦片进入大清境内,一旦查出严惩不殆,严重者甚至祸及家族。

因着历史清末,八国联军对大清的侵犯,对百姓的伤害,弘策最重点便是让大清强大起来,只有国强民富,大清的江山才会稳固,百姓才会过上好日子。

治国不止靠文,也靠武,文德武功,相辅相成,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哪一边都不能缺的。就似一杆天平称,文武各一端,那是必须平衡的。

下了朝后,弘策便去了景仁宫,那拉景娴怀孕了,弘策早晚都会去看一次,但却并不会在景仁宫留宿。虽然宫中最大的就是妃位的那拉景娴,但都生了儿子的舒舒觉罗氏还有张佳氏一样很有份量,毕竟这个世界子嗣便是头等大事。

要不是弘策力压着舒舒觉罗氏和张佳氏,那拉景娴早就让她们踩到头上了,不管你多大的位份,只要没有儿子,总是没那么有底气的。

如今怀孕了,那拉景娴整个人一松,内心满满的喜悦。和淑如今也五岁了,跟着那拉景娴住景仁宫中,那拉景娴又要看着和淑,又要养着胎儿,还得管理后宫,精力还是有限的。

思量了一番,那拉景娴还是决定交出宫权,虽然心里还是不太愿意,但和淑和肚子里胎儿的安危更为的重要一些。舒舒觉罗氏和


状态提示:第九百五十九章 睿宁三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