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代时空,什么事都讲究个规矩,要超过了规矩,那就叫逾制,要被人告了的话,可要遭大罪的。
比如,聘礼也是如此,皇帝大婚是128抬聘礼,太子则减半,为64抬,至于皇子们的,倒不需减半,但按规矩不能超过太子,同时,妾室的聘礼不得超过正室的,所以按这规矩,因着当年二皇子给正妃的聘礼只有32抬——是按规定,亲王给正妃聘礼最少必须达到的规格——所以这时给李二娘的,便得再少一点,但看的出来,二皇子对李二娘应该还是比较重视的,虽是妾室,并未像他的其他侧妃那样(二皇子还有两侧妃,另还有不少庶妃选侍妾室通房等),规格按减半处理,而是只稍降一点,并未再减一半,给了30抬聘礼,聘礼的规格,也只是比正妃稍逊一点点,比其他侧妃要高多了。
比如当年给正妃的聘金是万两银子——这也是亲王给正妃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这时给李二娘,便给了八千两,其他诸如四季衣服、首饰、珠宝、器物等,均是这个调调,都是只比正妃稍次一点点,全都不像简大夫人和李姨妈等人猜测的那样,跟二皇子纳的其他侧妃一样,比正妃降一半规格给予,可以想见,二皇子该是多么心悦这个李二娘,估计要不是当时给正妃的是最低标准的规格,这时的聘礼要多得多了,府中一干人等看李二娘如此得二皇子青眼,自然奉承的更加厉害,不过也有人对二皇子幸灾乐祸,想着让你当年对正妃那么差啊,现在好了,对自己心仪的女子,因为不能逾制,所以只能给这么多了,要是当初给正妃的是比太子稍差一点的层次,这时给李二娘的聘礼就能更好了。
随聘礼而来的,还有四位教引嬷嬷,是预备着教导李二娘宫廷礼仪的,大概会一直教导到李二娘及笄出嫁为止。
李姨妈、李元娘和李大郎等人,看着李二娘那么多聘礼,特别是那 0两聘金,眼馋的紧,真想将那些东西据为己有,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可都有礼单的,且皇家下的聘礼,大多是宫中禁品,想将二皇子下的这些聘礼昧下来自己发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且还有那教引嬷嬷看着呢,让李姨妈想昧都难。
而且二皇子因知道李二娘在李家受的“委屈”,所以按照一般规矩,要留用一些东西在女方,权充给女方父母养女儿的辛苦费时,二皇子给的都是些中规中矩且并不丰厚的东西,不过是些布料、聘饼、肉酒、茶叶等大众下聘都有的东西罢了,且数量还故意不多,按李姨妈的话说,“这些东西,还不够李二娘从小养到大花销的呢,更别说辛苦费了”。只是她惧怕二皇子府的势力,心中再有埋怨,也不敢说出去,只心里暗恨,想着肯定是李二娘那贱婢在二皇子面前吹的风,说自己对她不好,所以二皇子才没给她多少辛苦费,要不然就算不是 0两,千儿八百的也该有,哪可能一点都没有,只一些不值钱的东西。
不提那边众人看到李二娘大量聘礼是什么反应,且说简安宁这边,因简四郎锲而不舍地帮简安宁宣传,所以学里还真有学生询问简安宁的情况,简四郎听有人问,自然做了热情的介绍,于是这天,当简四郎又一次放月假回来时,简安宁便见跟着哥哥一起来的,还有哥哥的同学,看起来要比简四郎大上一两岁,是个十八九岁、长相尚可的青年。
虽然有些惊讶,但倒不至于吓的躲在屋里不敢见人,只像平常那样,低垂着头,这是简安宁一向装鹌鹑的惯用套路,但看在来客眼里,却觉得她这是非礼勿视,是女子贞静的一种表现,不像有些女子,见了外男还好意思一直瞄着,非常无礼,从而让来客对她的态度非常欣赏。
来客经简四郎介绍,说是叫汪天佑,是简四郎的同窗,同样是个举人,他不是京城人,目前只是寄居在京城准备应付明年的会试罢了,不过为了照顾他,他的寡母也在京里——当然可能也同样为了照顾寡母,毕竟寡母一个人在他乡,他也不怎么放心,刚好母子俩都来了京城,互相照应。
汪天佑的才学相当不错,据简四郎的估计,就算明年他考不中进士,三年后也能考得中,即使考不中也没关系,如果成了他妹夫,简家帮帮忙,让他得个小官也是可以的,将来不至于没个前路,再加上为人端方,家里只有寡母,人口简单,让简四郎觉得,自己懦弱的妹妹,正应该嫁这样家庭关系简单的人家,而且汪家虽不算大家族,但也不是寒门,妹妹嫁过去也不会因家境困窘而没法生活,是个难得的适婚人家,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简四郎才将汪天佑带了回来,说是带同窗回来玩,其实就是变相地给妹妹和对方相亲。
简安宁让丫环给两人上茶,观察到那个汪天佑一板一眼,规矩有礼的很,倒有了几分好感——在这个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社会里,指望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那是幻想了,也只能指望对方有规矩些,一般来说,有规矩的人,就算纳妾,但大规矩方面不会有问题的,较适合她——简安宁不蠢,简四郎带同窗回府不稀奇,但要带到她小院的话,是想干什么,她还是能明白的,暗道难怪他提前发信回来,让她收拾的漂亮点了,估计是想给自己相亲吧。
不过这相亲初见面,显然双方对彼此的感觉都还不错,所以即便汪天佑颇为端方守礼,又不太会聊天,但还是端坐了小半个时辰,直到茶过三巡这才满面笑容地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