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盛唐太师>第二五九章有条件公开官员财产

历史上皇帝对贪官都是非常憎恨的,朱元璋对于贪官的治理那基本上就是一棍子全部打倒,贪污六十两白银,剥皮充草,不给任何的机会,这样做的确有效果。

有人说朱元彰嗜血好杀,大杀功臣,以绝后患,熟悉历史的人,其实应该明白,朱元彰虽然杀得人多,其中难免有冤枉的,但是绝对九成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取死之道。

草根出身的皇帝也有,像刘邦、刘备、南朝刘宋武帝刘裕,以及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都算是草根出身的皇帝,然而他们登基之后,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出身。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而其中唯一一个没有背叛自己阶级的人就是朱元彰。

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这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格守的潜规则,哪怕是农民起义,最终获得胜利果实的一定是士大夫阶级。

朱元彰驱逐鞑虏,匡复华夏衣冠,可是在南京城坐拥江山,朱元彰发现,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百姓依旧贫苦不堪,依旧挣扎煎熬,唯一的区别就是头上的蒙古人,变成了淮西勋贵。

在朱元彰看来,他的昔日战友,已经忘记了当初起兵的初衷,忘记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是真不明白,有的人是揣着明白装着糊涂。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彰毫不犹豫的与他们决裂,他宁可背叛自己的战友,也决不背叛自己揭竿而起的初衷。

于是胡惟庸死了,李善长死了,满朝勋贵接连而死。

其实,李世民对于贪污也是相当憎恨的,在官吏贪污的事情上,作出的一项奇葩的举措,虽然看上去搞笑,却让官吏贪污受贿的事情大大减少。

他把“惩罚”改为了“奖赏”,具体说来,就是查明官员贪了多少,然后就大张旗鼓的奖励多少。说真的,李世民变罚为奖,还真是不一般的思维。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国功臣,又是李世民夺取皇位而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中的得力干将长孙顺德,收受了下人的丝绢贿赂。

李世民知道后,在朝廷上当百官之面,“赐绢数十匹”。《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李世民这做就是通过“以愧其心”,达到反腐目的。

唐朝的钱币,无论是铜钱也好,布帛也罢,重量都很重,数十匹布帛,充其量价值上百贯,按照比例,大约相当于六十多万人币的样子。关键是这个钱非常重,如果是铜钱,一百贯就多达七百多斤,足以把人压死。

布帛虽然轻些,但是数十匹布帛也要一两百斤,李世民“赏赐”的绸缎就全被压在了长孙顺德的背上了,他这也不能不背,但是数十匹的绸缎实在是重得不行,长孙顺德的脸瞬间就红了起来,周围的百官们就在边上看着他的笑话,让长孙顺德感到无比的羞耻。

这样唐朝官风风声改变了很多,其实这并非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主要是这个时代官员几乎都是出身世族门阀,换句话说,这些官员,几乎九成以上,都是富家子弟,谁没有见过钱?

想要收买一个平民出身,没有见过市面的人,肯定比收买一个世族门阀子弟更容易。

正应了那句话,所谓的忠诚,就是背叛的筹码不够,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一旦犯罪的成本太高,在犯罪的时候,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当然,唐朝的制度,要比明清更完善,所以总体而言,贪污情况也要好得多。但不管如何,李世民反贪靠奖,并不能刹住贪污风气。《旧唐书》用“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八个字来评价唐太宗的丰功伟业有一定道理。

在天刚刚亮,就有中使抵达华阳公主府,传旨让杨天保进宫。

杨天保有些不解,不过为了更好的应对,应该提前知道所谓何事,所以杨天保不着痕迹的将一叠足足两百贯钱钞,塞进中使的手中。

中使拿到这笔钱,顿时吓了一跳,他是内侍监从六品中官,相当于宦官中的高官了,不过他的俸禄一年下来也就六七十贯,加上平时的赏赐也没有一百贯。

中使看着左右无人,压低声音道:“银行”

杨天保仿佛有些明白了,李世民的心太急了。贷款全凭自愿,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目前为止,利民银行虽然吸纳的存款不少,不过放出出的贷款也不少,除了朝廷贷款五十万贯,还有一些商人用来周转,银行经营良好,肯定可以盈利。

杨天保正准备与中使前往宫中,薛瑶却有些紧张。

杨天保安慰薛瑶许久,总算把她安抚下来,杨天保思来想去,在妇科医学这一分类,皇宫大内应该是天下最集中的地方,可以求李世民借个医生。

当杨天保与中使来到皇宫的时候,李世民正在吃饭,李世民吃饭与杨天保有的一拼,仿佛有人跟他抢一样,狼吞虎咽,如同秋风扫落叶,短短时间足足把一升多汤饼一扫而空。

李世民拍着自己浑圆的肚皮道:“朕饱了,喝杯奶茶,再给你说正事!”

杨天保早上起来,是从被窝里直接去见中官,哪里来得机会进食,不过好在,早餐不吃,还是可以挡过去的。

鼻子里传来奶茶的香味,有助于消化的奶茶,让杨天保感觉更饿了。

李世民伸手指着茶壶道:“要不要来一杯?”

一名宫娥上前,端着茶壶,在杨天保面前的茶杯上,倒了一杯奶茶。

“谢陛下赏赐!”

李世民倒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开门见山的道:“朕要整顿吏治,然而


状态提示:第二五九章有条件公开官员财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