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江湖侠女泪>二百四十五回:败局已定怎奈何

却到了这时,柳升也不知道,他已经剩了多少人马。

在与红秀女在洪家庄庄外反复冲杀以来,他的不到四万人马,本身已经伤亡惨重,他虽然在那种情况下,还在包围着洪家庄,那是因为他心里知道,他伤亡惨重,红秀女也同样伤亡惨重。他为了从心理上彻底压倒红秀女,让红秀女感到他还占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在尽管自己感到兵力已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包围着洪家庄。

却没想到,在这个情况下,又杀出了猛庄三杰,让他折了八虎上将第五虎李庭芳,又折了许多兵马,还折了勇将张万,张宝,又被他一怒之下斩了逃跑回来的勇将李虎,这样本来已经感到兵力不足的柳升,更加感到兵力的缺乏。为了不让红秀女在拼战中看出破绽,看出缝隙,所以他后来只包围着洪家庄,用弓箭防守防止红秀女的突然出击,想把红秀女困死在里面,等红秀女粮尽之时再伺机剿灭红秀女。

后来,正当柳升准备去调集重兵,想再一次对洪家庄发起攻击时,却来了济州三将。从济州三将的身上,柳升看到了破洪家庄破红秀女的希望。却是偏偏济州三将不走运,来了后,不是生病,就是在阵上如此的死的快,就象昙花一现,特别更没有想到的是,从外面杀过来的这群反贼,竟然是这么不好对付。在他们面前,弓箭手一群一群的被杀散,明军就象羊群遇见了一群狼一样,只有被他们杀死的份。排上去的明将,虽然一个个看上去十分勇猛,拼着性命没有一个怕死的,可是,这些明将,不管是勇将,还是上将,还是虎将,在这七个贼首面前,都无一例外的显出了逊色,看上去好象都不是这群反贼的对手,竟然以多胜少也毫无进展。

特别是那个挥着钢鞭的女贼将,那简直是在明将群中,如入无人之境,要不是明将从人数上占着绝对的优势,很难阻止他们向帅台杀过来。

看着眼前的战局,为了全力以赴的打胜这一仗,通过这一仗彻底的剿灭红秀女唐赛儿反贼。看到济州三将死后,为了拟补兵力不足的缺陷,柳升被迫把从洪家庄撤围的明军,着重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一面为决策,并把佯攻洪家庄的明军也撤下来投入到剿灭洪家庄外围的反贼中去了。他知道,眼下自济州三将死后,战场上的局面立刻被改变了,他有原来的主动,被迫的难以避免的要变为被动。为了重点突破,先剿灭反贼眼下对他先造成燃眉之急威胁的反贼,先扫除眼前枕边之忧,他必须要先剿灭这股反贼。他相信,只要这股反贼一灭,洪家庄也就不攻自破了。如果这股反贼不剿灭,他攻下洪家庄又有什么用?到那时,说不定就会被反贼里外夹击,就会全面惨败。

眼下他为了仍然能够掌握战场上的主动,就只有先置洪家庄于不顾了,从而来填补他眼下兵力严重不足的弱点。

这一切,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呢?又怎么会明白他心里的苦衷呢?那些明将只看到他从洪家庄撤围感到不解,看到他把佯攻洪家庄的明军都撤下来感到一脸的迷茫和遗憾,可是他们一个个又那里知道,身为元帅的他,为了剿灭红秀女这伙反贼,为了不动摇军心,为了不让红秀女感到他已经严重的兵力不足,他自己明白他是天天在众明将面前打肿脸充胖子,想着瞒天过海靠济州三将大破洪家庄,来一举剿灭洪家庄反贼。

可是,偏偏又让他产生错觉在等着唐赛儿,等到现在唐赛儿也没有出现。他知道他的等待已经贻误了战机,已经贻误了大破洪家庄剿灭红秀女的绝好时机。本来就感到兵力不足的这点人马,又在佯攻洪家庄中,因为佯攻,即要猛烈又要别攻下来,而因此伤亡惨重。这些,柳升虽然没有亲眼看到那种佯攻的场面,可他也能想象得到在这种情况下的伤亡。可是,他无论再怎么想象也决不会想到,由于他的贻误战机,在佯攻中伤亡的明军远远超过了他的最大的想象。从佯攻开始,到把佯攻的兵力彻底的撤下来,那些明将为了逃脱违抗军令的责任,坚决不折不扣的执行着他的帅令,因此撤下来的明军已经伤亡的连原来的一半也没有了,且剩下来的这些明军,看到他们的将军竟然这样的拿着他们的命不当回事开玩笑,竟然指挥着打出这样打法的仗来,已经再早没有了斗志和再没有了信心。

你想,打急眼了的柳升,再把这样一支人马投入到战斗中去,他们还会再去卖命吗?如果明军溃逃的话,他们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逃,先逃的,逃得最快的一定就是他们。这些坛坛罐罐的细节,打急了眼的柳升,又怎么可能想到呢?

没有看到在佯攻洪家庄中伤亡的那些人马,要是看到了,柳升也一定会疼出眼来,要知道,这都是些冤枉的伤亡,就连那些明军都感到自己死的冤枉,更不用说柳升了,可那些明军又怎么会去体会到柳升本来的出发点和心情呢?

可是,造成这一切的,又能去怪谁呢?还是,柳升首先本身贪心太重,性格刚愎自以为是,再就怪何慧尔为了自己逃命害了柳升,最终害了数万明军,怪偏偏撒谎骗魔头的不仅仅是何慧尔一人,还有他的八虎上将的第六虎腾飞虎。这一虎将一猛将的话,又是同样的话,又怎么会没有份量呢?柳升就是再狡诈,又怎么会不在撒谎不眨眼的何慧尔腾飞虎面前不上当呢?

看到从洪家庄撤下来还剩的不多的这点人马也都调上去了,看到危急,


状态提示:二百四十五回:败局已定怎奈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