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一个人安身立民最基础的物资,也是建立国家最重要的基石。谢琅在蒙州落难久矣。除去在坎巷售卖字画糊口,也举过锄头种过地,他没多少力气,农活做的不好,勉强能养活自己。
俞国天气寒冷,靠北的几个大州更是又冷又旱。稻米自然是种不活的,在蒙州贫瘠的土地上,能种活的只有小麦和各种杂豆。小麦还能磨成面吃,可要把豆子作为主食来吃实在是难受。再说豆子往往要留作榨油,榨完之后的豆饼粗粝得能拉喉咙,谢琅到了安京之后,才知道豆饼都是达官贵人用来喂马的……
谢琅特地央人去了一趟西市,买了蛮平、俞国各自所产的作物来,在桌上一字排开,示意云伐、王焕仔细看。
“这就是王准说的蛮平粟。”谢琅将那串坠坠的粮食拿在手里,用力搓了几把,金黄的粟米粒便簌簌而下,不一会儿便在桌面上累积了一小把。书生是饿过肚子的人,他看着这小堆粟米便红了眼圈“我居住的坎巷里,有个叫小红的丑丫头。她曾经因为腹饥去偷吃来往行商喂畜生的糠料,被一匹大骡子在脸上啃了一口,那伤疤是要跟着她终身的。如果蒙州有种这蛮平粟……”
王焕皱着眉拿起一串俞国自产的小麦,用手搓开了放在桌上“俞国的麦子产量并不比蛮平粟低,书生何出此言?”
云伐去过蒙州,此时不由地叹息“虽然蒙州有猛涛河,但一到冬天猛涛河就封冻,冰厚及尺,水汽依然不足。冬麦收获甚少。”
环境有欠,小麦一年只能收一季,收成波动极大,每到开春便青黄不接。而蛮平地处极西,比起俞国更旱,气候也更加极端,是个白天能晒死人,夜里能冻死人的国家。这蛮平粟生得颗粒结实,定比俞国的麦子更加耐寒耐旱,若能在蒙、凉、灵几个靠北的大州推广种植……
他皱紧了眉“书生,这泼天的大事,不是你一人扛得住的。”
王焕呆呆地看着桌面上那两小堆粮食,想通其中关节后突然涨红了脸,细白的面皮上透出剧烈的愤怒和不可置信来“谢琅,你知道现在外头风传什么吗?蛮平的邪教将硫磺和密药带进了俞国境内!醉仙楼已被站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我等决不能再去沾染蛮平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许,听到了吗!”
“书生,此事暂缓也不是不可。”云伐也劝他,“申屠庸曾上奏说是蛮平邪教四处流窜,分发‘帝流浆’;白赫下放前也曾经在明德门外大敲鸣冤鼓,文武百官都听到了的。朝会后王焕打进宫内的桩子来报,已经开始有黑甲军在东西二市收缴蛮平商摊,此时你再要上奏去引进蛮平粟种的话……”
“我知道!”谢琅突然双拳重重打在桌面上,震得那浑圆的粟米咕噜噜滚落一地,“我知道现在有蛮平邪教流入国境,不能往蛮平引种粟米。我知道朝堂党争残酷,我一个新手难以轻举妄动。我都知道!可是现在正当农时呀!”我在两界做女神
“少主人,门外有个书生模样的人找您……说是,说是御史台的故交。”正在揣摩之际,有小厮上来通报,表情十分怪异。
陆凌霜愣了愣“谁来找我?”朝中都知道他“受伤颇重、不便见人”,也是为了避嫌,所以这几日来并没有什么人上门拜访。此时突然冒出个御史台的故交,究竟是哪个愣头青?他眨了眨眼皮,心里突然冒出个想法来“那人……莫不是叫谢琅?”
“却是姓谢。”小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眼瞅着自家少主人一副想笑又硬撑着不笑的样子呢?等得了命令,小厮便一路小跑着去请那“御史台的故交”进府。少主人有言,直接请他入两人所在的碧川亭一叙。这似乎不是朝中同僚的待遇,更像是私下的诤友,倒也是符合文人清流的风雅。
谢琅刚进门便在台阶上绊了一跤,一瘸一拐,好不容易走到碧川亭,感觉自己的腿都要废了。“小生谢琅,见过钱大人、陆大人。”钱建叶是上官,又是长辈,谢琅的礼数还是周全的。有这位老大人在,他倒觉得和陆凌霜之间的氛围稍能好过一些,不至于之前那般一见面就剑拔弩张。
书生在怀里摸了摸,拿出一盒包装精美的糕点来,“这是醉仙楼新出的点心……小生听说陆大人受了伤,特来拜访。”
云伐王焕都不支持,那盒点心还是他自己掏银子买的,实在贵的让人心疼。书生瘪着嘴,心中暗叹了口气,再抬头去看陆凌霜便愣住了——王焕不是说这人受伤颇重吗?怎么看起来活蹦乱跳的还能弹琴?
钱建叶人老成精,一见这小书生这幅表情便知道他的分量了。于是笑着为他解释“明澶擅武,身体底子也过人。虽然是受了伤,但也绝非外面传得那么夸张。”陆凌霜也没反驳,只对这有些不知所措的小书生做了个“请坐”的手势,挑眉问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找上门来,是遇到什么难事?”
谢琅有些窘。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也是他自己树大招风的锅。到了安京之后,陆凌霜曾经在火场里救过他的命,他却一见面就对这人劈头盖脸地骂,还扬言就算是死都不要去做他的走狗。人家不计前嫌,后来又在雨巷里救了他一次,他依然没什么好脸色。如今他有事相求,巴巴地找上门来,隔了这许久还用的“探望伤员”这种名头,实在假的不能再假。陆凌霜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时,谢琅忍不住闹了个大红脸。
支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