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天下安康>第八十章 以法治人,以德治世

黄明远又忖度了一会,忽然对三人说道:“子孝,仲长,君直,你们认为,要是我们将崔君素一党的实力完全兼并过来有没有这个可能。”

黄明远主政一方这么久了,也知道不能再凭着心意,大杀四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自己不彻底归附一方,就不可能摆脱得了争斗。这次是凭借李节的动作与疏忽,才可以彻底独掌一切,但下次呢?小动作只能当做奇兵,却改不了大势。

黄明远在这一次,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应该再盲目地对付这些世家大族了。说到底,未来的思想对自己影响的太重,自己一直认为这些世家大族是心中没有爱国情操,是国家毒瘤,祸国殃民,但说到底,自己现在意图广大门楣、振兴家族的想法不也是这种以家为国的思想吗?

现在,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只靠自己招揽的几个寒门子弟,确实不可能在未来跟李渊对抗。这次试着融合崔君素所部,或许是一个新的试验,能给自己未来打开不一样的大门。

黄明远现在终于明白曹操当年的伟大与无奈了,想进一步,就必须跟世家大族同流,一边是天下,一边是梦想,换了谁,谁能怎么选。曹操挣扎了一辈子,试图建立自己的法治国家,儿子曹丕一挥手,三十年旧梦终成幻影。

黄明远心里不住地挣扎,但他知道自己只能选择和魔鬼合作。

陈远三人都没有说话,事实上他们早就发现黄明远在对待世家大族的态度上有些极端了。很多时候一些不必要的冲突是可以有效化解的,他仅仅是为了对抗而对抗,根本得不偿失。现在黄明远提出这个想法让众人也松了一口气。若是真的满世界树敌的话,黄明远再是再天下无敌,又能走多远呢?

这种事情,太过重大,牵涉到黄明远的施政方针。要黄明远做出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选择,也很是困难了。

“若主公有此意,此事当可行也。东和关东,西据关陇,顺天应意,以利万民。”

其它几人也点点头,其实大家都希望黄明远至少要交好一方。

这时,忽然陈远站了出来说道:“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不改文酷刑。汉承秦弊,使人不倦,得天统矣。设若主公,则以何为政也?”

意思就是以前的施政方针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你要是当了皇帝,你会怎么办?

黄明远还没有回答,李子孝和凌敬就倒吸了一口凉气。这陈仲长何许人也,敢有此狂悖之言,忠臣乎,逆臣乎?

这是陈远第一次直抒胸臆。黄明远眯着自己的眼睛,盯住陈远不放。陈远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丝毫不畏惧。黄明远清楚,若不是自己知道历史的发展进程,真的会直接杀了陈远。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应天命,顺天意。”

李子孝和凌敬二人这才舒了一口气,看来黄明远还是理智的,没被陈远的话语影响。

黄明远接着说道:“我为隋臣,承君之恩,委以重任,方建功勋。自当秉力忠持,竭尽心血。仲长日后,当不得胡言乱语,否则,吾必有重罚。”

陈远赶紧道罪,心里却是一喜。今日他实属孟浪了,但是错过这个机会,以后又不知如何再说。当着李子孝和凌敬二人的面,也是为了看三人的态度。

这次黄明远虽然严厉斥责了他一番,又表明自己的忠君态度。但他顺应天意的态度却表明了他还是有想法的,或者他已经看出来大隋潜在的矛盾,就等着天下大势的变化了。

陈远不说话,李子孝和凌敬也是尴尬。但二人对隋朝根本没有什么忠诚度,二人出身贫贱,当此盛世,一身功名可以说全部寄托在黄明远的身上。

虽然有些话不能提前说,但是黄明远愿意和他们说一下自己的治国理政的态度,以寻求一下志同道合之人。

“政忠之弊野,以敬之弊鬼,以文之弊薄,救薄莫若忠。三王之道,周而复始,天下终不得安宁。顾我认为,天下之道,在于德法相间,以法治人,以德治世。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使民以殷富,国以富强。此为法治也,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之下,而使致人人平等。”

李子孝听了有些忧虑,又有些担忧地说道:“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恐致秦二世之难也,主公不得不防啊。”

黄明远笑着说道:“遂以德治世也。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德治,宣扬公德、人德、家德、官德。德治非法古,而为创新,自上而下,彰德于世。”

几人听到这里,也是点头称是。当今社会经过了数百年的动乱,弊病重生,人心混乱,思想也各行其是。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各皆有弊端,令人难以自圆其说。

黄明远提出的“以法治人,以德治世。”虽然笼统,但却是一条巧妙的新思路,德法并不相悖,德法相间,既让国家能够安定有序的运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公平,又稳定了社会秩序,使社会保持安定。

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法无禁止即可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以法治人,以德治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