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一百零七章、下棋据点(11)

对自己恩重如山的道节,道知说不出“来吧,该换一下了”的字眼。

直到十年后,道节去世才离开棋所宝座。

“马上换”是道知与其他三家的约定。

结果践约,出于对道节的尊敬忍耐一下没什么。

如今道节已经过世,其他三家理所当然应立即推荐道知为棋所。然而,他们却假装不知。道知愤怒了。

“为什么不按照约定推举自己为名人棋所呢?他们违背约定,我也有办法对付。今后的御城棋赛一律不给照顾。我要尽力去拼搏,让他们明白这一点。”

三家都吓破了胆,道知很快便当上了棋所。从城中得到任命证书,道知回到家便受到徒弟们的祝福。

“晚了十年!”道知苦笑着答道。

11、低潮时代

享保12年(1727年),随着道知的去世,从道策持续下来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然而,道知时代的后半期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兴旺,实际也许应该称作黑暗年代。

棋手们不能全力投入对局比赛,这种不幸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如果可能的话,真想让道知出生在别的时代。

井上家的六世春硕因硕、安井家的五世春哲仙角以及林家的五世因长门入等人,各门派的掌门人很少来往,棋界处于低潮时期。

继道知之后,知伯成为六世本因坊。知伯本姓井口氏,武藏人氏。

据说他是道知的侄儿,但当时的《亲类书》尽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真情不得而知。

知伯在12岁二段时被立为后嗣,23岁晋升到六段。享保18年8月的某一天,他突然昏倒后就不省人事。

当闻讯而来的其他门派代表和医生赶到时,知伯已经气绝了。是脑出血吗?

出乱子了!年青的知伯还未决定继承人选。

如果没有嗣子时,掌门人就死去,家门有被取缔的危险。

面临同行的危机,棋界同仁表现出了极好的合作精神。

春硕、春哲以及因长三方合计,制定了行动计划——就当知伯仍活着,并以知伯的名义提出立后嗣的请求;如果得到批准,然后再发讣告。

继承人选除了门下头号棋手佐藤秀伯之外别它交给寺院长官。

然而,祸不单行。继承人秀伯正回老家奥州去,人不在江户。官府接到申请后多次催促道:“让秀伯来一趟!”

春硕等人急得团团转,焦躁地等待着秀伯的归来。

那时的惊慌情景真难以形容。官府感到有些可疑,派人出差“探知原委”。

申请书于8月20日交出,9月8日秀伯回到江户。这期间,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才蒙混过关。

不管怎样,秀伯总算被认可为继承人了,11月6日成为七世本因坊。

当时秀伯17岁,五段格。

12、七段不能认可

本因坊家在以井上春硕为首三方的支援下避免了灭亡。棋界呈现出令人沮丧的衰退现象。

假如把死人当做活人的闹剧被揭穿的话,棋界四家都将受到严厉制裁吧。

这些都传为了佳话。然而,像这种同行之间的友谊与棋盘上的事情完全是两码事。

秀伯将同自己的恩人春硕展开争棋角逐。

享保年持续二十年后宣告结束。

在改朝元文时期的棋界,林家的因长门入以长老的身份企望得到棋所职位,井上家的春硕因硕七段位居其次。

年青的本因坊知伯和安井春哲仙角当时都只有六段。

更进一步讲,林家与井上家携手共事,而本因坊家则同安井家关系亲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利害冲突的加剧,四家分为两派虎视耽耽。

秀伯希望晋升为七段成了争棋的导火线。

本因坊家初代算砂是名人;二世算悦为七段;三世道悦位居名人格;而四世道策和五世道知都是名人。

五人之中有三人当上名人,本因坊家是棋界最高的门第。然而,知伯前辈却在六段时匆忙地过世了。

“连续两代都是六段,这是坊门的耻辱。自己如不尽快升为七段,将愧对列祖列宗。”秀伯这样想并非没有道理。

元文4年(1739年)秀伯首先征得亲友春哲的承诺,然后通过他向因长和春硕转达了自己的想法。

“不行,不能认可七段。”

回答得很简单,影响却很强烈。后来又反复请求,仍然没被接受。

在这里,我们就“七段的份量”谈一下。

不仅在这个时期,在整个德川围棋史上,七段似乎都被看作是特殊的地位。

七段被称为“上手”,据认为是人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极限。

其上虽有八段准名人和九段名人称号,然而这是特殊中之特殊了。

除了就任名人棋所的人外,八段准名人的名誉色彩浓厚。

六段以下的对局规则,全部按照他们与七段时的情况而定。这也是由于把七段视为最高限度的原因吧。

假如翻开古代棋手的记录,看到标有“此人授先”的记号,就是说他被七段授定先,意味着五段水平;如果标有“二子”记号,等于他被七段让二子,代表三段水平。

另外,除了掌门人和嗣子外,别的棋手如要参加御城棋赛,七段以上所必须的条件。

七段是如此的重要,因长和春硕没有简单地同意,决不是只因为秀伯是自己的对立派。

“秀伯先生才23岁,还太年轻吧。”他们还会这样想吧。

不管怎么样,秀伯既然说出口就不能再收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七章、下棋据点(1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