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五百零七章、狂士登顶(61)

郭广辉、王志刚对李铁如都感觉有些头疼,他们俩都是更喜欢对付敢于与他们真刀真枪拼杀的下手。

遇到总是喜欢拼尽全力与他们斗的下手,他们往往赢得很快而且比较轻松。

而李铁如这种铺地板的棋,令他们很腻歪。

如果对手是张游、朱元涛、赵东宏这样的同等级的,无可奈何只能与之拼基本功。

李铁如这怪胎,说强又不是特别强,说他弱也不对,十足一个牛皮糖。

王志刚很快就发觉,不能再随便胡乱挑战了;只好先耐心与对方彼此划分势力范围。

接近中盘时,王志刚前面猛烈地抢到了很多实空;李铁如的白棋,下面隐隐约约有了大模样。

王志刚心中暗道,成败在此一举了。

对这样的局面他绝对不喜欢,如果对方拿黑棋,抢了许多实空,而他拿白棋,他还是比较乐意的。

现在情况偏偏相反,他只能勉强打入,准备治理孤棋争胜负。

前面说到过,李铁如下围棋擅长防守,而不擅长进攻。

王志刚认为白棋形势非常好,而李铁如自己却并没有觉得自己形势有什么值得乐观之处。

他下围棋的攻击方面,是由来已久的老大难问题;第一不简明,第二目标不明确。

现在的他,并不懂得攻击的几种作用,也不知道怎样攻击更有利。

另外,作为资深棋迷,此时他居然也不知道围棋十诀;对围棋本身的认识也还很浅薄。

围棋十诀: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

说明:作者相传有唐王积薪,宋刘仲甫等多种说法。

最早见载于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标题为《象棋十诀》),明刘仲达《鸿书》、《秋仙遗谱》、《石室仙机》等书均有转载。该诀对后世中外棋界有广泛影响。

具体释义。

一、不得贪胜

不要走不讲道理和过份的棋。

濑越宪作曾改为“贪不得胜”,本质未变,侧重不同。

在这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情况,列出要领,供大家参考:

(一)有一定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

1、布局阶段,决不能退让,因为此时距离胜负道路尚远。

2、中盘阶段,关键之处不能退让。局部损得,可酌情处理。

3、收官阶段,必须将这种优势正确地计算为目数,能否退让,完全取决于优势目数的情况。

(二)有绝对优势时,对方下出胜负手,不论任何阶段,在反击没有把握的场合,都必须做出让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绝对优势。

二、入界宜缓

意为打入对方阵势要徐徐图之,不求一击而得逞;另外,“宜缓”从广义上去理解,还有另一层含义。

即在没有合适侵消点的场合,从全局将对方的模样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等待入侵时机。

这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后发制人之策。

三、攻彼顾我

是指将要攻击对方时,要想到自己的安危与发展,以及和全局的配合。

分析攻击的方向,确立借攻击是为了围空、扩张、转换,还是攻杀。

四、弃子争先

和《棋经》中“宁失数子不失一先”是一个意思,不要因小处纠缠而丧失“先手”的主动。

弃子原则:

1、仅是目数的增减(等于官子)。

2、仅是局部的损失(亦等于官子)。

3、逃孤对全局不利。

4、对方很难吃干净的子。

5、弃子可以得到多种重要利用。

6、弃子争得先手后可以换取全局更大的利益。

弃子争先大都只适用于布局至中盘的各个阶段,到了官子阶段则一切取决于目数的大小了。

争先,

1、即争取先手和主动,

2、争取对全局的控制能力(急所和大场)。

五、舍小就大

“大小”,指棋的价值,是围棋中最基本的棋理!是指导我们行棋的第一考虑要素。

对弈中,每行一步棋都是一次判断棋子价值大小的选择。

广义的说除了填眼的棋没有价值,所下的每一步棋都会有所得,但是要选价值最大的那步棋走。

“小”,即目数少或发展潜力小的子,或只与局部利益有关的子,次要位置的子等;“大”,则是目数多或发展潜力大的子,或者与全局的利益相关(急所、大场)的子,重要位置的子。

“小”与“大”的判断方法,应尽量将其转化为一种确实的目数概念,这样判断就比较容易了。

比如:某方以弃去30目价值的残子换取一道厚势,那么事先必须估计这个厚势是否具有30目的实质,或者这个厚势对全局的影响和控制力是否大体具有30目的价值。

这种估算法,虽然没有点目那样准确,但若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其准确性便会越来越高。

同时对于提高大局观,提高全局的判断力亦是大有裨益的。

六、逢危须弃

《棋经》上讲“善败者不乱”。孙子兵法上也有类似的意思。

专指形势不利时,自己的棋已经危险,越逃可能死的会越多,或者越逃跑对方借攻击获得利益越多的情况下,就须放弃,放弃的越早损失越小。

“危”,一般指形势受到损害,棋子受到攻击或遭到某种危险状况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七章、狂士登顶(6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