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怎么没看到这个?”李亚峰非常懊恼,随即认输了。
“你呀,”李铁如摇摇头,都不知道怎么说他了。
柴哥死里逃生逆转胜了,心情一下子变好了不少;笑道:“我这棋说什么也守不住了,只能寄希望于侥幸。”
他心情倒是好了,李亚峰心情大坏,黑着脸告辞。
柴哥说了两句客套话,把哥俩送出来,嘱咐他们,有时间就过来找他玩。
远离了柴哥的家,李亚峰愤愤不平地说:“柴录丰真够不要脸的!”
李铁如不同意:“这可不能说人家不要脸。人家只不过认输之前试探试探而已,哪知道你就这么禁不起考验啊?”
李铁如心底有更难听的,不敢说出来;李亚峰这两下子,说实话很有些像中国古代“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
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惨案,赵国也因此急剧衰落。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
当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赵相蔺相如也身患重病,赵孝成王派廉颇带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
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
赵孝成王急于求胜,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
秦国间谍说:“秦军最忌讳、最害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军的将帅。“
赵孝成王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以代替廉颇。
蔺相如说:“大王仅凭虚名而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死调弦柱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主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也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懂兵法。
赵括的母亲询问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关系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如此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如果真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一定是他了。“
等到赵括所率领的大军就要起程时,他母亲上书给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
赵孝成王问:“为什么“
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饭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认作朋友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财物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从接受军令的当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你看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
赵孝成王答道:“您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日后一旦他不称职,老身能不受株连吗“
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
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
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死。
主将阵亡,几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坑杀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
第二年,秦军包围了邯郸,达一年之久,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赵孝成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就没有治她的罪。
蔺相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奢:“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母:“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
司马迁《史记》:“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徐钧:“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李铁如此际没有说出来,只是不希望与李亚峰发生无谓的口角。
不久后秋天开学,无意中二人聊天又提到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