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六百五十八章、围联争霸(44)

假如五方块牺牲这副牌最后结果就是加倍宕三,联队小赚120分,折合三个imp。

但可惜,他坐庄路线有疑问,实战打成了加倍宕五,输了1100分;直接亏了480分,折合十个imp。

正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早知道是这样,又何必去勉强逼迫同伴做牺牲叫牌呢?

李铁如很有点后悔。

此时,他们开室的比赛结束了。

一直在一旁关注的唐飞终于敢出声了:“铁如,我不知道你刚才防守那副二无将在长考什么?那牌的形势不是很明朗吗,不出黑桃出什么呢?”

李铁如一直都没注意到他,打牌比较专心。

聂风感觉本轮比赛很顺利,自己一方得分不少,于是拿着这桌的计分表,去了闭室,准备核算成绩。

李铁如伸伸懒腰,回答唐飞:

“我算算庄家的牌力,十九到二十一点,具体哪一门花色,应该都有什么大牌;然后,判断他的黑桃,应该有什么大牌。我也知道肯定要出黑桃,算来算去,认为他黑桃是双张,肯定有黑桃a。就是不知道,他还有没有黑桃q?”

唐飞也笑了,他与李亚峰一样,也觉得李铁如这是喜欢自讨苦吃。

这时,聂风拿着闭室的计分表,兴冲冲地回来了,坐在自己座位上开始核算。

大家围过去看他算分,一副牌一副牌地仔细算计;很快,算完了十五副牌。

在仅差一副牌情况下,天辰一队以23:13暂时领先十个imp。

李铁如他们俩互相说,下半节咱们这边亏了,大约亏十多分,这场失利,怪不得另一桌。

唐飞问:“聂哥,他们还差一副牌没打完?”

聂风很放松,回答说:“就差我们这边二无将正成那副牌了。”

说完,起身又去了闭室,看他们打最后一副牌。

李铁如他们俩也听到了,互相苦笑一下;觉得输一些已经成为定局了。

这样,联队最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进入团体前三名了。

估计,最后成绩也就是第五六七名的样子。

没过二三分钟,闲聊的仨人,意外看见聂风黑沉着脸回来了。

李亚峰比较机敏,赶紧过去追问:“那副牌最后结果怎么样了?”

关系到两队具体胜负比分,由不得不关心。

唐飞和李铁如也抱着一线希望听着。

聂风强压怒火,闷声恨恨地说:“三无将。”

三无将居然都打成了?

仨人大吃一惊,感到有些意外。

“黑桃到死也没攻出来!”

聂风气呼呼地补充一句,记上最后一副牌的分数。

联队叫到了三无将,关键是还完成了定约!

实际上这副牌,联队赢了480分,折合十个imp。

于是,天辰一队与联队两队,正好23:23战平。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后晋·刘昫的《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

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当局者,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有了心理暗示。

将自己放在了主观的位置、看待事情时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情绪。

在处理问题时,容易自我迷失。

旁观者,能客观的看待事情,从每个人立场看待问题。

另外,更有意思的是一句中国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年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其实聂风也明白,队友周志强他们,没能转攻出黑桃k来,那是正常现象。

而李铁如能够做得到,那是人家基本功太好了


状态提示:第六百五十八章、围联争霸(4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