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绿萝原是周家的丫鬟,当初杨婉琳被珍儿所救,又亮明身份被接近了知县府。周夫人就打发绿萝照顾她,绿萝也是个不安分的,想着京城繁华,杨婉琳家世显赫,就想跟着她一起进京。
后来周夫人果真把绿萝送给杨婉琳了,却不想过的日子并不像她想的那样风光。
杨婉琳脾气不好,又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被宠的秀脾气很大,一个不高兴就打人骂人,还没到京城她就被打骂怕了。到了京城,她还被交给管事嬷嬷重新学了规矩,杨家的规矩可是比周家严多了,犯一点儿小错就打板子,她被打了好几回才长了记性,后来少犯错了。就是这样,在杨家她也过的如履薄冰,熬了这么几年才又成了杨婉琳身边的大丫鬟,可是好日子还没过两天,杨婉琳的短命未婚夫就一命呜呼了,杨婉琳也被送到这穷乡僻壤来躲风声,她这大丫鬟也跟着同行了。
回到房里,有丫鬟绿绮拿了药膏来给她,她们常受打骂,身边都带的有药膏。上了药,两姐妹抱着哭起来。
珍儿跟赵旸铭都不喜欢杨婉琳,平时也懒得理她,见了她也远远躲着,不过不是因为这样珍儿就真的视她为无物。前世的经验告诉她,对于这样已经有些疯癫的对手,还是小心为上。
简月娘早就收买了杨婉琳院子里的打扫丫鬟,对于她院子里的事多少也知道一些。
珍儿听了回报,谈了口气,“经常打?”
简月娘皱眉道:“听说是的。昨儿有小丫鬟帮忙打水给绿萝,看到她胳膊上很多已经好了的伤疤。”这种用指甲掐出来的痕迹,就是好了也会留下一个新月般的疤痕,用心看还是看得出来的。
主子性情凶残,下人怎么会衷心耿耿?杨婉琳出自那样的大家族。怎么会连这个道理也不懂?
简月娘想了想,道:“少爷是前两年到的棘阳县,那时候表秀才十三岁吧。”十三岁。大户人家正是要说亲的年纪,定了人家。家里的长辈也会安排学习怎么管理庶务了,在这之前,应该就是学习一些针黹女红,琴棋书画一类的。
珍儿也了解他们那样人家的规矩,想来杨婉琳肯定是从小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下人在她眼里就命薄如纸,一点儿也不会怜惜。等她大了订了亲。要学管家,学御下的时候,性子已经定下了,转变不过来了。
知道这些。珍儿也没放松对杨婉琳的关注,叮嘱简月娘好好注意着那边,就开始背着厚厚的一本赵家家规。
赵旸铭这两天也很忙。从他成亲了,赵二叔就找他慢慢的把赵家的祖产往他手里转,最近在忙着交割查账的事。他忙的脚不沾地,连喝口水的空都没有,每晚回来也是一脸疲惫,珍儿为了减轻他的负担,也帮着看了两天的账本。
赵家这样的大家族。就是现在落魄了,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珍儿看着账本直咋舌。想不明白为什么家里有这些产业了,赵二叔还要自己出去白手起家挣家业,赵旸铭又怎么会屈居在她的小铺子里当伙计、当管事。
赵家庄子、田地、铺子、产业,五花八门,还各个都不是少数,看的珍儿眼花缭乱,也知道为什么赵旸铭那么疲累了。她只看田产一样,账本都厚的看不过来,也亏得之前赵二叔管着这些产业,没有亏反而还赚了。
赵山长是个只会读圣贤书的,从小就对这些账本数字不感兴趣,看到账本就头皮发麻。也好在赵二叔很有天分,两兄弟感情又好,这才没什么嫌隙。
珍儿帮着查账,有了正当的借口,找了赵山长说情,也不去杨氏那儿立规矩了,每天早上跟着赵旸铭一起去请安,晚上去吃了饭就回来,从不多停留一刻。这样过了大半个月的清闲日子。
来芙蕖快一个月了,毛氏她们都挂念着家里,又知道珍儿在赵家过的好,就打算回去了。
珍儿找了个日子下了帖子,请他们来赵宅聚聚。
杨氏再不待见珍儿,对着亲戚该有的礼节还是有的。接见毛氏他们的时候倒是也很客气,没说什么过分的话,就是没说两句话就叫唤头疼。珍儿趁机把毛氏他们接去自己院子里,一家人说话也轻松自在些。
走在赵家园子里,虽说快十一月,已经下了两场小雪了,赵家花园里还是有些许绿意,有专门打理的园子园丁,花园里的景致倒是不显颓败。
赵山长知道虎子是在书院读书,还是通过特招的方式进来的,有心考校他学问,就带着他跟赵旸铭去了书房。
赵山长学问很好,一般人还得不到他指点功课,虎子能有这样机会当然不想错过,虽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激动跟着赵山长去了书房。
赵家有个暖阁,就在花园附近,早两天简月娘就带人收拾出来了,珍儿今儿就在暖阁招待毛氏他们。
地下烧着火龙,踩在上面全身都暖洋洋的,也不用生火炉,叶白芷的儿子廖思远倒是欢喜的直蹦哒,也不让抱,踢踏着小腿要在地上走。珍儿就让木笔抱着他在地上慢慢的走着。
毛氏感慨道:“这大户人家就是活享受,就连冬天过的都跟夏天似的。”
叶白芷也连连点头,“咱们姐妹几个就珍儿有福气,嫁了这样的人家,看这日子过的。”说着连连咋舌。
珍儿摇头笑笑,“也就老宅有这样的暖阁,听说书院就很简朴了,跟咱们村里也差不多。再则,这暖阁也是前两天才烧起来,之前里面也没人住的。”这暖阁是赵家以为